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4章 封王之事 (3/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浓厚的一笔,和是不是越王关系不大。

    徐闻之所以不在乎这个时代别人所看重的那些,是因为他站在更高的位置上。

    审视过这段历史,所求不过百姓安康。

    华夏苗裔源远流长,后世炎黄子孙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朱棣在临死之前,就曾经试探过徐闻。

    他有钱有兵,门生遍布朝野,又有暗卫这等少有的精兵强将。

    北征漠北后,徐闻向朱棣坦白,自己养了一批卫士,是为保护自己家人,以及四海商会,顺便侦查海外诸国情报。

    其实,朱棣对暗卫早已知晓一些,是当年纪纲秘密呈报越国公私养死士,想要搞垮徐闻。

    朱棣对徐闻一直信任有加,一直等他坦白。

    翁婿坦诚相待后,徐闻请旨暗卫听命于朝廷。

    朱棣同意,仍让徐闻单独领导,专攻海外情报。

    暗卫得以招兵买马,发展骑兵军士。

    然而,暗卫虽然脱胎于锦衣卫,听命于朝廷。

    但徐闻作为他们的建立者,直接管理者,其影响力甚至超越朝廷。

    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门生势力。

    徐闻已经具备了谋朝篡位的资本。

    当年朱棣在燕王府只有八百人可用,远不如现在徐闻所掌握的这一切,照样奉天靖难得了天下。

    永乐大帝作为上下五千年都排得上的君王,自然居安思危,会考虑到如果徐闻犯上作乱,会有怎样的结果。

    所以才会有那最后的试探,将后手藏在郑和手中,留下第二份遗诏:“徐闻若有不臣,立诛之!”

    当初看到郑和被突然召回时,徐闻隐隐有猜测。

    他只是没法和朱棣明说,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

    坐到那个位置,一言九鼎,天下尽在手中,看上去很爽。

    但只有侍奉了三代君王的徐闻才清楚,究竟有多坑。

    兄弟血脉之间相残不必说他,单就是那把全天下扛在自己身上的压力,徐闻就很不喜欢。

    也就是这样,后世嘉靖选择了当个挂机皇帝,远程遥控。

    最重要的是,自己一旦有意称帝,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经历过靖难之役的残酷,徐闻是真不想折腾了。

    自己已经是一人之下了,何必为了一己之私,搅得天下大乱?

    那样一个位置,谁爱坐谁坐,自己就安心当自己的逍遥公爷,好不快哉。

    都劳累了半辈子,清闲清闲怎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