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衣锦还乡 (4/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晋举人,他们自然要攀附一二。

    “听闻徐老爷家的佃户,每年租子不过三四成,徐老爷简直是爱民如子啊!”

    有人吹捧道。

    众人附和:“是啊!是啊!”

    连自家佃户都不能盘剥,土地挂靠在徐老爷名下,要价应该不会多。

    瞧着众人热切,徐闻微一点头,冲着众人抱拳道:“既然诸位抬爱,那徐某便交下诸位朋友了!”

    他根据朝廷赋税,以及赵举人家的要价,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挂靠价格。

    算下来,徐闻一年到头啥事不干,光靠这帮地主挂靠的土地,就有七八百两银子收入。

    他报出的价格引起一众地主的赞同。

    “好!徐老爷爽快!”

    “来来来!大伙儿一起再敬徐老爷一杯!”

    “喝!”

    以里长魏逻为首,这帮财主说要为徐闻建登科坊。

    登科坊,又称杜天官木牌坊,为表彰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士子而立的牌坊。

    登科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荣耀。

    因此,登科坊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家族和地方荣耀的象征。

    永宁乡的乡绅们想要建登科坊,一是为了讨好少年举人徐闻。

    二是为了宣传本地,自己留名。

    科举盛行千年,清平县第一次出解元!

    可喜可贺!

    往后,徐闻便是清平县的门面,牌面必须搞起来!

    而且,建登科坊,要旁边立一石碑,写明建坊原有,刻上一众赞助者姓名。

    在座的诸位乡绅地主,也算千古留名。

    对于这个提议,徐闻微微一笑,算是同意了。

    他是世俗之人,又年纪轻轻的,难免有虚荣心。

    “贤侄!”

    “我的好侄儿!”

    未见其人便闻其声,徐闻知道,这是自己二叔徐贺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