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12日,下午两点,登陆舰队抵达达拉根,而荷兰人的机队也姗姗来迟。
b10轰炸机只能执行水平轰炸任务,而水平轰炸机的“跳弹战术”现如今还没有实战,荷兰飞行员显然也掌握不了这种高难度的技战术。
因此,相比于轰炸,这更多是在给海面上的国防军海军防空单位提供一个练手的机会。
“洛阳”号防空巡洋舰上,五座135双联装高平两用炮齐刷刷的对准天空,随着高度、速度、方向等数据汇总、测算、得出结果,炮组成员开始使用特制扳手为机械引信装订时间。
不过,舰队中第一门开火的大口径高炮却是“洛阳”号身后的“德平”号驱逐舰的前主炮,双联装130高平炮向着天空发出怒吼,130对空破片弹在天空中爆炸,一团团黑灰色烟团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分外的扎眼。
天空中,黑灰色烟团不断绽放于机群的后方,爆炸的冲击波让飞机上下震颤,大口径高炮的破片在机身的金属蒙皮上划出一道道口子。
同时,新改装的双联装40博福斯高炮也在空中织出一片相对密集的火网,这让荷兰飞行员不敢冒险低空飞掠,只在一干多米的高空抛下炸弹便匆匆离去。
而一枚枚航弹落水爆炸,虽然溅起此起彼伏的洁白水柱,十分漂亮,但无一命中,只有几艘船被激起的水柱浇了一个凉快。
随后,“太微左垣”号上的战斗机出现在天边,荷兰人立即选择离开。
不过机群的离去不代表真正的安全,海面之下,荷兰海军的kvii号潜艇正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伏击机会。
“敌方舰队航向139,航速14节,长官,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目标?”
“当然是运输船。”
一艘艘战舰从潜艇前方驶过,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紧张不已,直到那些运输船即将进入交汇点。
然而,就在荷兰潜艇兵们屏气凝神,静待时机时,一艘驱逐舰改变了航迹。
“云龙”号驱逐舰上,一名观通兵再次注意到了海面上的特殊情况,迅速向舰长汇报了情况。
舰长项景明立即下令,将情报汇报给旗舰,同时向异常处靠近。
“准备。”
“投射反潜深弹。”
“云龙”号上,经验丰富的水兵们很快就锁定了目标,反潜管制官梁宏毅立即向舰长汇报,随后得到了批准。
几枚深弹在投射器的协助下,噗通一声落入水中。
反潜深弹威力巨大,但低下的命中率却很容易让潜艇逃之夭夭。
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自己的螺旋桨噪声干扰声呐和水听器,执行反潜任务的舰艇必须保持较低的航速,一般不超过15节。
而深水炸弹通常设置在舰艇艉部,往往要航行到目标位置正上方再开始攻击,深弹投放以后又需要一段时间下沉。
深弹的下沉速度大约为25/s,这意味着如果潜艇躲在1深度时,有足足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规避。
训练有素的潜艇兵在通过水听器听到深弹落水时的噗通声以后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这一分钟的时间足够潜艇开出去一百多米远。
如此长的攻击滞后时间,反潜舰艇很容易就会扑个空,让敌军潜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