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东征虽然烈度不打,但多少也有些价值,很多细节方面都得到了改进,同时,来自欧洲的军事经验也被国防军迅速吸纳,从编制到武器,军部正在加班加点的修正。
首先是武器,冲压冲锋枪、自动步枪、火箭筒等武器都得到了认可。
针对试制冲压冲锋枪出现的问题,兵工署进行了调整,大体外观不变,但零件进行了细化改进,虽然价格略上升了10,但性能获得了相当的提升,故障率显著下降。
但即便如此,这款冲锋枪的价格也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可谓是相当的廉价,如果取消镀铬工艺,价格还可以再下降一些,反正冲锋枪这东西也没什么寿命需求。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防军的军械配置还是挺败家的,江西的钨矿让国防军的所有口径穿甲弹除训练弹外全配钨合金弹;哈萨克斯坦的铬矿能够让国防军给冲锋枪镀铬,换成别的国家,轻机枪都未必舍得镀铬。
但这些终究是建立在资源和建设上的,有富足,自然也就有不足,比如破甲弹的材料国防军是舍不得用紫铜的,只用软铁。
而自动步枪的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认可,但设计上的问题还是存在的,需要调整,而修正后的暂时定名为1939年式自动步枪,作为制式枪械使用。
不过,受限于各方面的建设,目前陆军部依然打算维持基本状态,不全面换装,即在常规班组中为正副班长、射击组突击手配备自动步枪,其他仍维持不变。
国防军的步兵班在战术上分为两组,五人压制组和七人射击组,共12人。
在原编制中,机枪组包含1挺机枪和4支步枪,射击组包含1支枪榴弹步枪、1支冲锋枪和5支步枪,战时有突击任务时则由连部下发2支冲锋枪。
而在改进后的编制中,自动步枪依然是充当冲锋枪的角色,类似于后世的56冲。
除了常规步兵师,在摩托化步兵师中,陆军准备全面推行自动步枪,然后随着总体的摩托化水平提高,实现全面换装。
此外,由于火箭筒得到了基层官兵的好评,新的编制中也考虑了这个东西,在步兵连中,除了2挺重机枪和3门60迫击炮外,又增加了三支火箭筒。
而在营中,4门无后坐力炮则取代了144战防枪,作为近距离上的反坦克武器。
除了这些变动,陆军部还调整了师的一些情况。
核心是运输问题,陆军部上调了一级运输标准,为每个级别的步兵师增配了一个中/轻型汽车营,然后裁汰冗余,精简编制。
摩托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人力的需求和浪费,卡车从接近600辆提升到了700辆之后,北方甲种步兵师人员从17000人成功压缩到150人;南方甲种步兵师从两连恢复至三连,兵力略有增长,达到了100人,卡车数量提升到5辆;乙种师具体内容不变,但组织独立汽车团和汽车营,在战时扩编后整合进乙种师。
调整之后的编制、武器等被综合为“1935/39陆军编制方案”,本质上还是对老编制的修补,大的方面并没有什么改动。
除了对最近的一系列战争经验的整合,最关键的还是接下来的战争计划。
“从去年开始,美国开始重新整顿海陆空军事力量,到如今已有一定成果。”
“海军方面,美国海军陆续通过了多份海军法案,新建舰艇和船坞、工厂设施众多,就目前已经掌握的信息,美国政府和海军至少已投资六家造船厂、重启一座火炮工厂和两座装甲钢生产工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