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27日
英国接收了第一批美国驱逐舰和飞机,这些一战老古董干干护航倒也还行,暂时能够缓解大西洋航线的危机,飞机也能够弥补皇家空军在法国战役期间的损失。
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也分别颁布了征兵令,准备组建陆军支援宗主国,以弥补敦刻尔克后的巨大损失,工业能力最强的加拿大不仅仅为英军提供枪支火炮,还有汽车、坦克、飞机和军舰。
德国的情况一片大好,今日法兰西民主公社与德意志__主义共和国联盟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协议》,约定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
经济上,德国从法国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南方的粮食、普罗旺斯的铝土矿、洛林的铁矿以及法国各大技术公司的仪器设备,这都是极大的主力。
而在军事方面,在条约签订后,在法国北部的德军就会逐步退出法国境内,而将南方的战斗交给人民自卫军,而巴黎城外的那支机动力量会被改编为志愿军,协助法国战斗。
并且,按照协议约定,德国将会为公社提供一定的军事援助,协助公社建设军事力量,而公社则允许德国在大西洋沿线建立预警设施,并在法国西北部建立空军基地,以对英国实施轰炸。
卢森堡很清楚,德国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固然高效,但也极容易在各国中产生不满情绪,这并不是真正的正确道路,康米最锋利的武器永远是思想,而武装则是最坚固的盾牌。
而公社也通过这段时间的战斗,彻底击败了法兰西行动党等法西斯力量,人民自卫军掌握了巴黎的城防,但这时的战局和军队的组成非常混乱——
受到公社直接控制的人民自卫军巴黎城防部队相当于4个师,他们与城外的德第一集团军群并未交火;
分散在法国各大城市的人民自卫军,大多以营团形式存在,与当地的法军作战;
人民自卫军的北方集团军大概掌握了5个师,而雷诺政府依然掌握着军队主力,但在北方的主力如今非常混乱,从这两天开始已经出现了大规模、成编制的投降。
虽然直接的力量对比差距还很大,人民自卫军大概有22个师,旧政府军大概有102个师,但光昨天一天人民自卫军就接收了12个师,今天更是以集团军为单位在接收北方的军队。
很快,人民自卫军的兵力就会超过旧政府军,而雷诺政府的力量也被压缩到了西南边和东南角。
而雷诺政府掌控的地方也非常的不乐观,大量的从北方流亡到此的平民对政府非常不满,要求政府立即向德国/公社投降。
但让德法两国政府感到恼火的还是英国人,英国在这半个月里花了极大的功夫去搜集和捏造德军的“暴行”,拨撩德法矛盾,并通过英国发达的通讯广而告之。
并且,英国人还不仅仅靠自家的报纸,美国人也在暗中帮助英国,将这些真假混杂的新闻传递到全世界。
中国的主流媒体自然没有转载这些新闻,同时由于“言论自由”,这些新闻也都被自由的封杀了。
目前官方媒体都是一幅高高挂起、不轻不重的报道,左翼和右翼则各有倾向,但整体上还是对德国更有利的,因为右翼更希望美国和德国立马打起来,根本懒得关注德国和法国之间咋样。
而对于德法两国来说,舆论阵地的缺失在这个紧要关头造成了许多的问题,公社内部的中右翼和部分左翼敌视德国,一些群众也在游行抗议德国。
这就让不少的德国平民和将士很难受,尤其是一些在北方作战的将士,当初公社建立后,许多旧政府军就伪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