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祖左宗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6章:红色走廊与波兰战役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亚洲各国的报纸被日本的新闻占据时,在世界岛的西方,一系列剧烈的让人目不暇接的变动正在爆发。

    在1938年11月,波兰政府和俄联邦政府签订了《华沙-莫斯科协定》,共同镇压波罗的海沿岸的左翼运动,制造白色恐怖。

    英法也对俄国和波兰进行了一定的援助,向两国输送了一定数量的武器和资金,共两国武装使用。

    不过,迫于德国的武力,波兰也没有办法支援俄国。

    德国的陆地武装力量在全世界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和平时期的德国人民陆军建立了五级军事制度,陆军三级,民兵两级。

    德国人民陆军大体上有满编师和缺编师,即第1类师和第2类师两类,前者员额95,相当于齐装满员,可以随时调动和战斗,后者则为70员额,技术兵器基本就位,但需要一周时间整训,两者构成了人民军最基础的常备军事力量。

    最后的第3类师,又被称为基本征召师,45员额,并不属于常备军,但得益于红色国家的军事政治体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被通过各种方式维持。

    而在战时,人们陆军又有第4类师和第5类师,分别以30和15员额,承担防守、训练、紧急动员等职能,常有民兵就地转化。

    民兵则是红色国家的特色,以工厂、学校、农业合作社等单位为基础,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编组训练,比如一个学校就可以编成一个师或者若干个团,规模十分庞大,被视作实现工农学兵结合的制度。

    就目前而言,德国陆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220万,总计15个装甲师、17个摩托化步兵师、14个山地步兵师、86个普通步兵师以及若干独立单位,而预备役和在籍民兵数量则达到了庞大的4000万,德国人至少可以在三个月内动员出五百万人来。

    其中,装甲师的质量相当高,四号坦克和三号坦克的数量也非常可观,四号坦克如今已经服役四年多了,德国人新一代坦克都已经设计出来,甚至有可能服役了,这一进度在各国中都是非常领先的,国防军目前还停留在四号坦克的阶段。

    与之相比,虽然俄国如今的兵力达到了448万,但这是内战之后,动员吹起来的,核心军队也就一百五六十万,素质在各国中算是一般;波兰虽然也有接近两百万兵力,但问题和俄国人也差不多。

    法国欧陆兵力相对于原时空更多一点,但多的有限,且装备和战术陈旧,同样不能与之相比;英美虽然有长进,但也不多,依托地利防守尚可,进攻就不够看了。

    国防军自然也没有什么国防压力,北边是荒原、西边是沙漠和草地、西南还有世界屋脊这个无解的天堑,总兵力算是中规中矩,常备军大概维持在160万人左右,包含75个步兵师,其中北方甲种步兵师13个,南方甲种步兵师15个,乙种步兵师41个,摩托化步兵师6个。

    装甲部队主要有5个装甲师和13个战车旅组成,每个装甲师大概有220到260辆坦克,战车旅则为120辆到140辆,总体质量一般。

    除此之外便是大量的独立单位,包括炮兵、工兵、汽车兵等。

    当然,德国的军事压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俄国也不愿意让波兰掺和进来,俄国做着沙俄的春秋大梦,大波波就没有平独镇露的梦想了吗?

    再说了,都是一丘之貉,谁不知道谁?

    别装了。

    而在年初,德国便积极策划了对波战争,最终敲定了作战计划,并向波兰递交最后通牒。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