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祖左宗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5章:《名古屋协议》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支起的小窗透来些许寒风,却也不冷,倒是让人清醒,红泥的火炉煮着古朴的陶壶,静室中弥散着澹澹的茶香。

    须发皆白的西园寺公望并不枯容槁面,倒是神情悠然,念起一句白诗,作了开篇。

    侍立一旁的西园寺公一从家中小姓手中接过茶具,亲自为三人点茶。

    只见公一把磨好的均匀茶末小心的放到茶盏里,倒了一点点热水,将茶末调成了膏状。接着,他一手持长嘴的瓷壶,倒入细细稳定的水流,另一手则拿起长柄的勺子,在茶盏中“击拂”。

    很快,茶汤上便泛起宜人的细小泡沫,这就是“点茶”的手法。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西园寺公望悠悠到,公一便双手捧着京都的名瓷,恭敬的把茶汤递给对坐的两人。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张希贤也引了一句苏轼的词,轻轻的抿了一口,“没想到西园寺先生还有这样的手艺。”

    日本的“点茶”茶艺,主要来自于天朝的宋代,不光是茶末流畅,色泽清新,宋朝时期的茶人甚至能在茶上绘制出各色各样的图案,就像是咖啡里的拉花一样,而这一手艺也被日本人学去,如果能会,在当时也可以当个“点茶仙人”了。

    不过,自战国时代后,唐风衰而和风兴,尽管日本茶界仍奉《茶经》为圭臬,但早已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明治维新后,工业时代与历史大势的双重冲击更加速了这一演变。

    “周回旋而不动,着盏毫无水痕。西园寺桑的手艺颇合茶经,可谓登堂入室。”

    “若槻君何必见外,直呼公一便是。”看着若槻礼次郎拘谨的神色,西园寺公望心中也清楚对方是何意思——这么一个混迹政坛快五十年的老狐狸能像个新人一样畏手畏脚?

    不过是装的罢了。

    西园寺公望一伸手,出声道,“你们未来一边共事也未可知。”

    “那么,西园寺君,请多指教了。”若槻礼次郎眼神中的了然一闪而过,换了一个更亲昵的称呼,脸不红心不跳的向面前这个还没有自己一半大的青年点了点头。

    “承让……”西园寺公一连忙躬身回礼,然后与西园寺公望对视一眼,缓缓退出茶室。

    “既是清谈,便无需拘谨,若槻君,不知你来是有什么事情?”看着眼前这个年逾七旬的老狐狸,西园寺公望再次问道。

    “我前些时日,搜寻到一副字画,听说是您的亲迹,想请您辨认一下。”说着,若槻礼次郎取出了一支卷轴,双手奉上。

    “哦?”西园寺公望从若槻礼次郎手中接过了卷轴,轻轻的解开上面的绳结,展开卷轴,五个大字跃然纸上——

    「人生如大梦」

    沉默片刻,垂暮的公爵忽然低笑出声,枯枝般的手指抚过自己年轻时的笔迹,轻叹到:“吾等人生如小梦。”

    “若槻君,我们不妨坦诚一些。”

    少顷,西园寺公望缓缓卷上卷轴,看着窗外,天边飘落的风花。

    “这”

    若槻礼次郎看了一眼张希贤,然后方才缓缓开口。

    密谈无人得知,唯可知当夜西园寺公望于坐渔庄内坐寂,寿终正寝。

    1939年3月1日,早九点,爱知县,名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