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祖左宗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4章:必然走向,T34 (3/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走美洲,美国人同意吗?光打着巴西这些国家的旗号恐怕不太其作用吧?”陈霖有了些疑问。

    “不用担心,美国官方并不太在意,至于民间,德国人到底拉拢了多少人,我们也不知道。”戚殿生摇了摇头。

    “再说了,他们会做亏本生意吗?”

    “说的也是,咱们操什么心。”

    当德国派出特使商定临时贸易通道时,左念微并没有露面,他如今正在总参谋部观察一个更加重要的技术兵器。

    “确定了吗?”

    “目前能够得到了资料和影像信息就这么多了。”

    左念微看着照片上的模糊剪影,十分确信,这至少是t34的前身a32,当然,也有可能是变种。

    而后,左念微又命人搜集了设计团队的相关人员,最终得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他在1928年来到德国学习技术,随后返回国内,最终随着根据地的失败而再度流亡,通过国际又一次回到了德国,并在国营427厂工作,这个厂子便是大名鼎鼎的设计豹式坦克的猛士。

    这还真是奇妙的渊源。

    t-34的诞生是历史的偶然,至少包含了苏德技术合作、科什金的天才创意和苏联本身的技术路径和基础,没有苏德之间的技术合作,苏联不会那么快的取得技术的突进,而坦克又是一个极吃系统整合能力的综合兵器,设计师和设计团队的经验与天赋在其中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

    如今的俄国设计不了t-34,而t-34诞生在德国也并不奇怪,科什金是什么人,红军政委,他显然不可能与如今的俄国合作,而来到德国也具有太大的偶然性。

    左念微现在很好奇,它的技术细节有哪些变化。

    当然,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它会比t-34更精致,得益于德国更先进的工业,困扰苏联的装甲、焊接、瞄准镜和观察镜、电台都将得到解决。

    另外,德国人恐怕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炮塔的问题,或者从一开始就使用更大的炮塔以换取空间和人机工效的优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