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商人,怎么能不知道自己经常做生意的城市常住人口大概有多少呢?没有数据,怎么估算市场有多大?
游商肯定有她自己的一套办法记住人数,但无法说出来。这样很不利于双方交流,以后做生意的时候还多着呢。
共用一套计数体系,才是正解啊。
“我们虽然不常和人换东西,但我们有一套精准好用的计数系统,你要不要了解一下?”骨看着游商,十分热衷于传授知识的力量。
游商是个十足的生意人,当然不会拒绝。
寒枝也坐下来,准备一起学习。商业这方面她懂得虽然不多,但她是杂学家,前世什么都能吃一点,拿来和游商互相探讨,还是很够用的。
而这一次的谈话与商讨,让已经四十六岁的祝葵,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寒枝每说出一个陌生词汇之后,就会再用游商可以听懂的话解释一遍。
她一直是个很好的老师。
而游商则是个无比聪明的学生。虽然和骨比起来,她对于数字方面的敏感略逊一筹,但综合学习能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人。
寒枝丝毫不意外,因为游商本就不可能是个平庸的人。
一位好的老师,遇上了一个狂热汲取着新知识的学生,这场众人以为很快会结束的学习会,一直持续了一周的时间。
游商每天都一大早敲开草屋的门,直到深夜才回到自己的住所。
如果不是因为她不回去,家里有太多人担心,她恨不得就住在集市上的草屋里,日夜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资源整合专家。”
这个称呼是寒枝说的,她说一个成功的商人,必然就是这样的专家。
游商在知道这个称呼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后,十分深以为然。
进山报信的风氏一行人早就回来了,同时带回山里族人一切顺利的消息。
栗还悄悄告诉寒枝,族人们又在山里成功烧制了很多白陶出来,不愁没东西卖了。
连续几天没日没夜的学习后,游商让人从地窖的粮仓中拉出了不少粮食出来,要送给风氏。
“这是我在南边收来的粮食,叫做稻,我本来是想让这里的人耕种稻子,可他们光是种粟就已经费尽力气,没人敢做第一个种植这种稻米的人,就怕种坏了没有收成。”
游商原本的想法是很好的,多一种粮食,就多一种保障。南方多种粟,北方多种稻,不是很好吗?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南方人认为不需要很多水的粟一定不好种,北方同样觉得需要很多水的稻米难伺候。
就连大河流域这种气候适宜,既可以种粟也可以种稻的地方,人们也坚持只想要多种些黍米。
一个新的物种,以及随之而来需要学习的新技术推广,从来都不容易。
游商的主业不是种地,她手底下也没人擅长这方面,稻米虽然换了回来,但南北两边都一样抵触没有试过的新作物,她也就把这件事揭过了。
她知道只要不饿死人,这些人就会凑活着过一天是一天,而不是想着改变。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