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台的老师讲的是心肺复苏,一项医学生大多都要学习或者掌握的技能,这是一项关键时刻能救人的技能,但操作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人工的心肺复苏大多用于在没有其余抢救条件的情况下,我在学校的护理技术和西医外科学上都曾系统的学习过。
记得当时的西医外科学实训课,实训室里摆满了假人,假人内部装有一套系统,可以连接手机,当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很准确地记录下我们的操作过程并判断能否抢救成功。
(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人工心肺复苏的详细过程,其实操作看起来简单但是挺不容易)
当时班级上有位老哥在设定的50%的复苏成功几率下愣是抢救了假人两节课也没救过来,后来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的把准确率调到了10%就能救活,才让老哥在心满意足的情况下结束了实训课。
其实的确很难抢救回来,当时班级里70个人,只有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70%的准确率下抢救活了假人,其中就有我一个。
我记得我当时真的把那个假人当成了一位即将失去生命的同胞,拼命地去救,但是就是救不回来,那种感觉真的让人绝望,后来我就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抢救他,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他在我面前失去生命,最后终于抢救了过来。
现在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心肺复苏让我不禁想起了大学时的实训课,那个时候没有离别,没有实习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老师讲了大致半个小时,开始让同学们主动地去讲台上进行实训,老师会在旁指导。新时代的学生们总是含蓄腼腆缺乏冲劲,就当冷场的时候,一位女生站了起来主动地上了讲台开始了自己的心肺复苏操作。
我向那个女生看去,是实习队的马金玉,那个和我一起坐车从学校去高铁站的姑娘。我这是第一次仔细观察那个姑娘,165左右的个子,穿着一件宽松的短袖,腰上系着一件冲锋衣,身形略显单薄但是能看出来身段很好,下身是一条牛仔裤,脚上搭着一双白色的亚瑟士的跑鞋,看起来应该是个喜欢运动的人。扎着马尾,随着一次次地心肺复苏在脑后甩来甩去,脸蛋不大,透露出一种巾帼不让须眉地英气十足地感觉,尤其是那对眉毛,更是点睛之笔,使整个人看起来英气十足。
只见她在台上熟练的操作着心肺复苏的流程,但是还是不达标,一次不行就两次,最后终于达标了,在大家的掌声中走下了讲台。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就就会有第二个了,大家争相上台进行操作,最后一堂课,圆满地结束了。
中午恰巧有一辆班车回老院区,但是是在十二点,现在才十一点出头。
出了医院,马金玉拦阻了我,“走吧,哥,咱们去干饭去。”
她旁边还跟着一个高挑的女生,戴着眼镜,含蓄地笑着,看起来文文静静的。
“她叫安星,也是咱们实习队的,是除了你之外咱们实习队另外一个不是枣庄的。”
“那她家是哪里的啊?”我问道。
“C县一环。”
“哦,那枣庄也挺近的啊,回家比我方便很多。”
“是啊,坐车就能回家。话说哥你怎么回家啊?”马金玉自来熟的问道。
“坐飞机吧,去济宁,临沂或者徐州的机场坐飞机回家吧,其余的都太不方便了。”
“坐高铁不行吗?”
“可以是可以啊,但是得绕渤海湾一圈呢,太远啦,不如飞机来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