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与大明共荣!朱允熥的忧虑! (4/4)
国立下汗马功劳,朝廷应以此为契机,激励更多人投身出海事业,弘扬大明的开拓精神。
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成了举办盛典的堂皇借口。
朱允熥对这一切都心中有数,但他并不点破。
毕竟,从一开始,他便是以利益为饵,诱导大明各阶层支持海外开拓,拥护工业化与资本化的浪潮。
如今,朝臣们的反应恰好印证了他的远见。
朱允熥心中暗自满意,也乐于顺势而为,推动这场盛典如期举行。
朝会散后,群臣陆续退出大殿,朱允熥却示意杨荣、杨士奇与姚广孝三人留下。
他吩咐左右太监尽数退下,殿中霎时只剩四人,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凝重。
“皇爷爷久居内宫,深宫寂寥,难免心生倦怠,近来他老人家颇有出宫之意,意欲出来走走。”
朱允熥语气平稳,向三人缓缓道出此事。
这些日子,他反复思量如何妥善安排,却始终觉得各种方案皆有缺憾,难以尽善尽美。
无奈之下,他只得将这三位心腹重臣留下来商议,盼他们能献计献策,解此难题。
反正这件事,他们三人都是知情人。
闻言,三人皆露出惊愕之色,面面相觑,殿内一时陷入沉寂。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太祖皇帝如今重现,恐非明智之举。”
半晌,杨士奇率先打破沉默,语气谨慎而郑重:“太祖皇帝若有什么需要,尽可告知,陛下定当倾力满足。”
“然太祖皇帝‘驾崩’之讯早已布告天下,丧礼都早就办完了,如今若突然宣布复生,怕是难以向天下臣民交代。”
“即便能以托词暂时掩饰,瞒过寻常百姓,日后史笔如铁,又将如何记述此事?此事关乎国体,望陛下三思。”
杨荣与姚广孝虽未开口,但眉宇间流露出来的凝重与颔首之态,足以显示他们心中所想,皆与杨士奇所言,不谋而合。
在他们看来,太祖皇帝最好永居内宫,悄然度过余年,直至某日无声无息地离世。
至于那位威名赫赫的大明开国皇帝,早已在天下人眼中、在史册记载中,随“驾崩”而定格。
死而复生,是绝无可能之事。
杨士奇开口便以“太祖皇帝”相称,其意不言自明。
朱允熥目光缓缓扫过三人,眸内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沉声道:“皇爷爷年事已高,长居深宫,虽有太医精心侍奉,然心绪郁结,久而久之,恐伤及龙体。朕心甚忧。”
他稍稍抬高声调,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推行新政,朕夙夜匪懈,争分抢秒,不仅为巩固大明江山,为了天下百姓苍生,亦是为让皇爷爷安心,让事实来证明,新政绝非祸乱根源,更不会动摇社稷根基。”
“朕望他老人家不必再藏匿深宫,能重见天日,畅享天年。”
“尔等无需多言旁枝末节。”他摆了摆手,声音果断:“今日将你们留下,是要商议如何该让皇爷爷走出内宫,重现于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