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并非虚言矫饰,更非敷衍之辞,而是朕的肺腑之志。”
“只要高丽真心归附,愿与大明同道而行,定能共享我大明盛世的荣光。”
“这是一条双赢之路,而非两败俱伤的歧途。”
朱允熥笑道:“和约的签订,须以平等自愿为基石。”
“朕要高丽的百姓不仅接受条约,更要由衷拥护我大明的驻军,欢迎我大明的商贾前去经营。”
“让他们发自内心仰慕我大明的文化,尊崇圣人的教化之道,如此,方能在高丽谋万世之利。”
他目光一扫,道:“此事,舆论部当肩负重任!”
“不仅要引导大明子民的民心,更要让天下万邦的黎庶,对大明生出由衷的向往。”
“切记,武力征服,不过是最下乘的手段;以文化感化,使四方沐浴圣人之光,使他们对大明永远感恩戴德,方为真正的王道!”
群臣听罢,无不心潮澎湃,齐声拜倒:“陛下圣明!”
儒家教化天下,是每一位儒生心中的至高理想。
在场的大臣,多为熟读经书的士子,朱允熥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弦,激起一片赤诚的共鸣。
然而,在朱允熥的内心深处,这般决策的真正考量,却远不止于此。
欲让高丽长久臣服,绝不可一味高压。
过分的压迫,只会招致反弹,徒增统治的成本。
唯有恩威并施,以文化为纽带,以利益为引,方能细水长流,确保大明的霸业稳固而持久。
正如历史上,工业革命时,农奴主为何愿将世代束缚的农奴转为可自由出卖劳力的雇工。
并非出于慈悲,而是因为他们发现,蓄养农奴的代价过于高昂
农奴主需要为农奴提供衣食住行,甚至就连农奴病痛缠身的时候,也得悉心照料。
毕竟,一名农奴的陨落,便意味着一笔活生生的财富化为乌有。
虽然他们不将农奴视作人,但牛马也是自己的财产。
牛马病了,也是要让其休息,给其治疗的。
还不能让牛马太劳累了,万一累死了,可损失不起。
而自由雇工则截然不同。
他们既被冠以“自由”之名,从农奴主摇身变为资本家的人,对待他们便可卸下所有羁绊,只需以严苛的手段,驱使他们日夜操劳,榨取他们的每一丝气力,去承担最为繁重的劳作。
若这些雇工因过度劳累而损伤了身体,甚至一病不起,资本家都可以不用管!
届时,只需将这些雇工解雇,弃如草芥,另寻新血填补空缺即可。
如此,资本家既免去了养护的开销,又能尽享劳动力劳动的果实,较之农奴,收益何止高出数倍?
更妙的是,自由雇工常常会被资本家画的饼所吸引,这又是农奴所没有的心态。
农奴世代卑微,深知翻身无望,故而对劳动往往敷衍塞责,毫无热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