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九章 铁龙震天下,新的和约!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欲望,根植于人性深处,难以根除。

    人心复杂,远非棋盘上的棋子,可以按既定的轨迹运行。

    即便是一项对上下皆有益的政策,也可能因私心作祟而受阻,难以落地。

    因此,在新政推行的过程中,因暗中抵触、阳奉阴违而被朱允熥果断免职,甚至治罪的官员,并非个例。

    这些人或明或暗的“软对抗”,如涓涓细流,虽未掀起滔天巨浪,但在平静的朝堂之下,仍激起阵阵涟漪。

    幸而,在整体利益未受大的侵害、朝局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这些零星的反对声,终究未能成气候,未曾掀起什么大的风波。

    在以前老朱治下,官员的升迁与罢黜本就是朝堂常态,或因功擢升,或因过获罪,起落无常。

    如今,朱允熥承继大统,亦延续了这份铁腕作风。

    他不仅沿用了太祖的密探制度,派遣耳目遍布四方,刺探各地真实情形,还巧妙利用邮传部的书信网络,开启了“全民监督”的新篇章。

    百姓的来信如雪片般飞入京师各部,或诉冤屈,或揭弊端,比之以往的监察手段更为直接、更为犀利。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设立了密奏制度,特许少数心腹重臣,在遭遇紧急或重大事件时,可绕过通政司与政务处,直接上呈密折,密封送至御前,由他亲手拆阅。

    密奏内容,除皇帝与上奏者本人,再无第三人知晓。

    这份绝对的机密性,不仅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靠,更让朝臣心生敬畏,唯恐别人告秘密告御状,不敢轻生异心。

    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制度,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牢牢罩住。

    无论是边陲小镇的细微动向,还是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皆逃不过朱允熥的耳目。

    他对天下局势的掌控,精准而深刻,犹如手握棋局的至高棋手,每一步落子皆胸有成竹。

    正因如此,新政才能稳步前行,渐显成效。

    直至今日,原来的许多封建地主,大部分都已经转为了手持大量公司股份的新型产业资本家。

    立场一变,看法自然也跟着改变。

    很多变革,甚至都不用朱允熥去主动推动。

    此际,群臣肃立殿中,望向御座上的年轻帝王,心中既敬且畏,深知这位君主看似随性风流,实则能洞察秋毫,手段雷霆,绝非可轻易糊弄之人。

    “坐吧,大家伙儿都坐下说。”

    朱允熥轻轻一挥手,语气温和。

    一队太监悄无声息地步入殿内,动作整齐划一,在每位大臣身后放置了一把精致却低矮的楠木凳。

    凳子虽小巧,雕工却细腻,透着一股朴素的尊贵,与金銮殿的庄严肃穆相得益彰。

    群臣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彼此交换着不解的目光。

    这样的安排,在朝堂上可是前所未有。他们一时揣摩不透这位年轻帝王的心意,气氛中多了几分谨慎。

    朱允熥目光缓缓扫过殿内,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遍大殿每个角落:“自今日起,凡朝会超过一个小时,凡有资格入殿议政的臣工,皆予以赐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