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郑和归来!新技术突破! (3/5)
只是,这风险究竟有多大,值不值得一搏,却成了无数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
朝廷的宣传虽绘声绘色,民间却始终有许多人心存疑虑。
随着通往倭国的海上航线顺利开通,百姓的认知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那遥不可及、只存在于市井传闻中的倭国,如今变得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曾经的倭国,在百姓心中是遥不可及的异邦。
唐时鉴真大师六渡东瀛的传奇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千百年。
那段九死一生的经历深入人心,让人们以为前往倭国需耗费数年光阴,历经重重劫难,稍有不慎便可能魂断异乡。
直到海禁解除,朝廷大刀阔斧开辟航线,世人才惊觉,原来通往倭国的旅途竟如此便捷。
乘一艘坚固的商船,风顺时不过六七日,稍慢也不过十余日,便能安然抵达。
至于近在咫尺的台湾,往来更是便捷异常,宛如走亲访友般轻松自在。
不过,当目光转向更为遥远的大洋彼岸,民间的情绪却如裂帛般一分为二,泾渭分明。
南洋之地,在那些曾偷偷摸摸远渡重洋、又侥幸归来的冒险者口中,仿若危机四伏的魔窟。
那片陌生海域,不仅考验着肉体的耐力,更是对心志的无尽折磨。
一趟往返,须历经风浪的颠簸、疾病的侵袭,以及那无处不在的孤独与恐惧。
归来之人无不形容憔悴,谈及经历时仍心有余悸。
幸而,随着朝廷大军南征,这条通往南洋的航道被彻底打通,并日渐稳固。
越来越多的商贾与冒险者踏上征程,络绎不绝。
他们带回了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了应对风浪与疾病的法门,使得航线愈发安全可靠。
如今,南洋已渐渐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地,而是逐渐化作一片充满机遇的沃土。
市井间,关于南洋的传闻不再只有凶险与苦难,而是多了几分对财富与荣耀的憧憬。
百姓们围坐茶肆,言谈间既有对未知的敬畏,亦有对未来的热望。
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皆源于朱允熥的雄心壮志。
他亲率新军,威震四海,一举踏平倭国,肃清海患,为大明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上通途。
南洋航线亦是如此。曾经危机四伏的南洋海域,在朝廷大军的护航下,变得愈发平稳。
如今,商贾与冒险者川流不息,航路日渐成熟,昔日的恐惧已化作对财富与机遇的热切向往。
然而,对于那更为遥远、仅在朝廷邸报与《大明日报》中描绘的“新大陆”,民间却鲜有人敢于亲身前往探访。
至少,市井之间从未流传过任何确凿的见闻,只有那些语焉不详的传言,带着几分神秘与未知的色彩,勾起人们的好奇,却也令人望而却步。
横渡太平洋,在后世或许不过是寻常航程,但在这个既无卫星指引、又无气象预报的年代,风险之大,远超常人想象。
虽说历史上郑和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