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五章 钢铁巨兽启程,不可思议的天子!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从蒸汽机成功问世那一刻起,后续的发展便如同一场波澜壮阔的多线交响。

    匠人们倾注心血,深入挖掘蒸汽机的潜能,探索它能渗透进哪些领域。

    如今,它已被广泛用于地下矿井的排水,为农田引水灌溉。

    在驱动纺纱机与织布机上面,也展现出了十分惊艳的效率。

    然而,大明的棉花产量终究有限,现有的人力纺织与织布已足以应付现有需求,蒸汽机纵有高超的技艺,却苦于无充足原料施展拳脚。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蒸汽机空有雄心,却受制于棉花的匮乏,难以大放异彩。

    不过,这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早在先前,老朱便下令大力推广棉花种植。

    到了朱允熥掌权,他更是将此事推向新的高度。

    如今,大明的棉花田连年丰收,产量如春潮般节节高涨,一季胜过一季。

    然而,农作物的增产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光的沉淀与积累。

    与蒸汽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相比,棉花产量的提升显得步履蹒跚,慢得令人心焦。

    面对这一现状,朱允熥虽心有不甘,却也别无他法,只能耐下性子,静待花开结果的那一天。

    蒸汽机的妙用并未止步于此。

    在造纸与印刷领域,它同样崭露头角,带来了令人瞩目的革新。

    如今风靡大明的《大明日报》,便是蒸汽机印刷的杰作。

    别小觑这薄薄一张报纸。

    作为大明发行量最大的报刊,它每日需印刷数百万份。

    若依靠人力压印,一名熟练工匠拼尽全力,一天也不过能印出数千份,这已是极致速度。

    可即便如此,要完成数百万份的庞大任务,仍需上千名工人日夜奋战。

    再加上校对、监督、管理,以及轮班休息的安排,实际所需人力已逼近两千之数。

    而蒸汽机的出现,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

    它不仅速度远超人力,质量也更为稳定均匀。

    如今,印刷同等数量的报纸,所需工人竟不足百人。

    他们只需负责检查成品品质、投放原料,并在机器偶现故障时及时排查与修复即可。

    这,便是蒸汽机令人叹为观止的力量。

    造纸术亦被广泛运用,使得纸张的制造成本进一步走低,为大明知识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当然,蒸汽机的真正壮举,还是体现在船只与机车之上。

    若不计算早年朱高炽摸索蒸汽船的那段蹉跎岁月,仅从实用蒸汽机诞生之日起算,蒸汽机船与蒸汽机车的研发几乎是齐头并进。

    在朱允熥的记忆中,这两者的技术脉络基本相通。

    历史上,它们的诞生虽有先后之分,但时间相距也不是十分遥远。

    再者,在自然发展下,或许并非技术壁垒阻碍了蒸汽机车的出现,而是人们缺乏洞见,未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