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三章 囚龙:老子死了也得憋着! (4/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场面可谓铺张奢靡到了极点,极其劳民伤财。

    若不想如此大动干戈,便只剩一条路——微服私访。

    那确实轻便不少,皇帝褪去龙袍,换上布衣,带着三五随从,便能悄无声息地融入市井。

    然而,微服虽便于体察民情,却不便处理政务,终究治标不治本。

    某种意义上,皇帝出宫的排场被刻意渲染得如此隆重,正是官员们精心设计的“阳谋”。

    这背后藏着两个心思。

    其一,是官员们自身的脸面与虚荣。

    官员出京赴任时,总要摆出浩浩荡荡的仪仗,风风光光地离开。

    若是衣锦还乡,那就更要大张旗鼓,唯恐乡邻不知。

    谁不想在家乡父老面前扬眉吐气一番呢?

    这排场,既是给自己长脸,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既然自己如此,皇帝的出行自然更得高人一等。

    否则,若官员的仪仗竟比皇帝还气派,岂不是僭越犯上,大逆不道?

    其二,便是官员们不愿皇帝轻易出宫。

    在他们看来,皇帝就该稳坐深宫,安心做个高高在上的象征,最好永远别踏出宫门半步。

    儒家经典里常提到的“圣王垂拱而治”,便是他们的托词。

    这话听着高雅,可意思却再明白不过。

    皇帝啊,您不必费心劳神去操持国事,只需端坐龙椅,把政务交给我们这些臣子就够了。

    治国方略,自有我们这些饱读圣贤书的臣子来定夺。

    您呢,只要慧眼识人,选好臣子,然后信任我们,放手让我们去干,天下自然太平,您何必亲自奔波呢?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却是千年以来无数儒生心中的理想图景。

    皇帝高居庙堂之上,做个无为的吉祥物,而他们这些读书人,凭着满腹经纶,被天子选中,施展抱负,治理天下。

    说白了,就是夺皇帝的权!

    于是乎,皇帝出行的礼仪被他们设计得繁琐无比,排场铺张得令人咋舌。

    一趟出行,耗时耗力,耗财无数,皇帝自己也被各种礼仪规矩约束得极不自在,不堪其扰,渐渐便懒得出宫。

    官员们的目的,也就悄然达成了。

    朱允熥对这套把戏洞若观火。

    他可不愿被这些陈规陋矩束缚手脚。

    新政推行之际,他借着革除朝廷积弊的名义,顺势将这套繁复的出行礼制彻底改了。

    朱允熥下旨,凡官员出行,仪仗一律从简。

    昔日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耀武扬威的旗牌,皆被尽数裁撤。

    取而代之的,是低调而务实的出行方式,既不扰民,也不耗费无谓的民脂民膏。

    当然,他也并非一味简化。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