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新政开始,富商都疯了! (1/5)
当然,环境治理的脚步绝不仅仅止于金陵一地,而是要如春风般席卷全国。
随着一条条水泥道路铺展开来,交通运输的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昔日崎岖难行的泥泞小道已然被平坦大道所取代。
与此同时,各地煤矿的开采如火如荼,滚滚黑金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江南北,为民生与工业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朱允熥心中早已决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蜂窝煤的使用。
这项技术源于前世的成熟经验,制作工艺简便,推广起来更是事半功倍。
只要让蜂窝煤走进千家万户,老百姓烧饭取暖的日常需求便能得到切实满足。
砍伐树木当“柴”烧,就没有那么紧迫了,至少能大大缓解。
建筑所需要的木材,则随着钢筋水泥的广泛运用而大幅减少。
不仅如此,朱允熥还打算降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
诚然,若任由自然演化,树木也能在无人的荒野中悄然生长,逐渐变得郁郁葱葱。
然而,这种自然的恩赐太过缓慢,远不及人工种植那般迅捷高效。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让山川焕发出勃勃生机。
至于那些因千年耕作而日渐贫瘠的田地,土壤肥力流失的难题却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
只有使用化肥才是治本之策。
如今,大明的科学技术正稳步迈进,虽说距离后世那高效的工业化肥尚有一段漫漫征途,但朱允熥并未因此气馁。
一则,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二来嘛,他隐约记得,在太平洋的某些偏远海岛上,堆积着厚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的鸟粪。
这是数百万年的积攒,储量惊人,足有数千万吨。
这些天然的宝藏,若能寻得并运回大明,未尝不是一条改善土壤肥力的可行之路。
历史上,不就有所谓的“鸟粪时代”吗?
甚至还曾因争夺鸟粪资源而引发过激烈的“鸟粪战争”。
欧洲人能从太平洋彼岸将鸟粪运回欧洲,大明当然也可以。
更不要说,大明距离那些鸟粪岛,比欧洲的航运距离还要近一些。
既然如此,在工业化肥问世之前,利用鸟粪这一最佳的天然肥料来滋养这片土地,绝非异想天开。
这或许是送给大明的一份厚礼,让那些饱经风霜的田野重新焕发丰饶的生机。
不过,这样的构想,眼下还无需急着向那些政务大臣们和盘托出。
朱允熥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煤炭开采与运输力度,并推广蜂窝煤的使用,这一系列举措在几位政务大臣看来并无争议。
相比于其他政务,这不过是桩寻常之事。
即便它对百姓生活的改善意义深远,但在朝堂局势的棋盘上,却显得无足轻重。
大臣们并非懵懂无知。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