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法固然匠心独运,将衙役纳入朝廷正式管理体系之中,设想不可谓不精妙。”
“然而,此举牵涉范围甚广,臣忧心若骤然施行,恐会导致冗官冗员的弊端加剧,朝廷的财政负担难免捉襟见肘,难以承受。”
詹徽沉默片刻后,率先开口进言。
夏原吉亦随之拱手行礼,道:“长久以来,地方官府的开支往往缺乏章法,随意挥霍,毫无节制可言。”
“若能令各级官府在大明银行设立国库,将收支分别划为两条线,此法确实颇为高明,值得称道。”
“然而,若将衙役全数纳入朝廷正式体系,所需开支势必激增,非同小可。”
“臣以为,若真要推行此策,需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根基未稳,反生乱象。”
身为掌管大明银行的要员,夏原吉对每一两银子的流向都格外在意。
朱允熥目光微沉:“诸位所虑不无道理。然须知晓,从前地方官府的衙役,表面上朝廷未曾拨付薪俸,可实际上,他们仗着手中的权势,从百姓身上巧取豪夺,聚敛的财物何止少数?这些行径,早已悖逆公义。”
“如今,朕欲将这一切纳入正轨,不过是还其本来面目罢了。改制,势在必行,绝无退让之理。”
随即,他看向夏原吉,语调稍缓,带着几分认可:“不过,你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国库有多少银子,便办多少实事,朕从不奢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
“此事的要义在于稳中求进,逐步完善,直至天下所有衙役,皆归朝廷正统管辖为止。”
朱允熥心中对此早有筹谋,深知将衙役纳入正规体系绝非一日之功
他从未想过仅凭一道旨意,便让所有衙役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官员”,那样草率的举动,非但无益,反而徒增混乱。
真正的用意在于借“转正”之名,逐步规范衙役的行为,约束其肆意妄为的作风。
只要朝廷释放风声,宣称衙役将与官员同列,纳入正式体系,那些趋利之人便会为了这份“铁饭碗”而收敛行迹,自觉遵纪守法,不敢再如从前那般肆无忌惮地盘剥百姓,甚至鱼肉乡里。
与此同时,这场变革也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地方官府可借机对现有衙役逐一甄别,细加考察,将那些品行卑劣、为非作歹的“害群之马”从队伍中剔除出去,确保这支队伍日后能真正为民效力,而非成为百姓头顶新的枷锁。
“臣赞同!”杨荣率先开口,声音恭谨而坚定。
“臣无异议!”姚广孝紧随其后,语气沉稳如钟。
詹徽略一沉吟,随即拱手道:“既然陛下有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臣亦无异议。”
王佐见众臣皆已应声,目光微动,似有片刻犹豫,但最终还是低头恭声道:“臣附议。”
他的语气虽略显迟疑,却也不敢在此时拂逆陛下和众人之意。
朱允熥闻言,淡淡一笑:“既然诸卿皆无异议,此事便就此定下。”
旋即,目光落在夏原吉身上,语调稍沉,带着几分郑重:“夏卿,大明银行乃此项改革之重中之重。设立国库,推行收支分设,皆需仰仗大明银行的统筹调度,断不可有丝毫差池。务必将此事办得妥帖周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