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事与财政的革新,斩除积弊! (4/5)
同样至关重要,丝毫不容忽视。
若收入与支出未能严格划清界限,即便官员自身不染贪墨,那些奔走办差的衙役也能随意巧立名目,敲诈百姓的钱财。
唯有从根源上斩断这条暗渠,无论以何名义收取的钱款,皆须第一时间归入国库,方能彻底遏制这种恣意妄为的以权谋私。
况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地方官府的税收种类注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田赋。
工业生产与商业活动的税源,其灵活性与操作空间远超僵硬单一的田税,若不在起始之时立下铁律、堵塞漏洞,必将成为滋生贪污受贿的沃土。
预算管理的开支问题,亦是同样的道理。
单纯的农业社会,收支条目寥寥无几,简单明了,故而无需特意设立预算制度。
然而,时代一旦迈入新阶段,收入的来源将如江河分支,错综复杂。
支出的用途亦如繁星点点,千头万绪。
若不在此刻未雨绸缪,建立严谨的预算约束,将来定会陷入一团乱麻,难以收拾。
眼下,商税的征收主要由税务司直接掌管,尚能维持秩序。
可随着时间推移,商业日益繁荣,各地的商税终究需交由地方官府自行收取。
即便朝廷派驻税务机构深入地方,其实际运转仍须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地方官府的统筹管理。
毕竟,各地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各异,千差万别,难以一概而论。
随着社会日趋复杂,需设立专门机构与部门来应对的事务愈发增多,而这些机构的协调与调度,愈发凸显地方官府不可或缺的统领作用。
当然,可以采用“条块结合”的治理之道。
既由地方官府负责日常管理,又由机构的直属上级部门加以监督制约。
然而,若试图将所有事务尽数交由上级部门直接掌控,则是痴人说梦,绝不可行。
即便后世信息通达、技术发达,随时可向上级请示的时代,尚且无法实现如此集权,更何况如今这交通闭塞、通讯滞缓的年代,鞭长莫及才是常态。
这也正是朱允熥早早设立巡抚、巡按,统筹各司事务的原因。
朱允熥将自己的构想娓娓道来,一字一句,清晰而坚定。
这些事务错综复杂,牵涉甚广,他却讲解得细致入微,从全局到细节,毫无遗漏。
整整耗费了近一个小时,他才终于将心中的蓝图尽数讲解完毕。
大殿之内,随即陷入一片沉寂。
众人皆低头不语,眉头紧锁,仍在细细品味着他所阐述的新政方略。
良久,杨士奇率先打破沉默:“地方衙役的管理,自古以来便是棘手难题。陛下如今提议将他们悉数纳入朝廷体系,如同管理官吏一般严加约束,此法确实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他言语中带着几分赞许,目光却隐隐透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朝廷难道从不知晓衙役的种种劣迹吗?
当然不是!
历朝历代,官府对这些基层爪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