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股田之谋,进退得失!朱允熥的政治智慧! (4/5)
首,声音虽短促,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急切,仿佛终于抓住了反对的依托,不必再独自承受那份无言的惶惑。
朱允熥龙眸微眯,刹那间,两道锐利如刀的精光自眼中迸射而出。
大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结,沉重得令人窒息。
众人心跳加速,悬至喉头。
陛下是否要雷霆震怒,严惩詹徽和王佐,将这反对之声碾得粉碎?
然而,就在大家屏息以待之际,朱允熥却忽地唇角一扬,绽开一抹从容笑意,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两位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干系重大,确实当慎之又慎。”
“既如此,便依尔等之意,先行设立证券交易所,待股市运转顺畅,再推行田地累进制税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声音略抬:“至于摊丁入亩之策,无需再拖,即刻施行,想来这总无异议吧?”
此言一出,殿内之人微松一口气,眼底却仍存余悸。
实际上,在朱允熥的初衷中,本就计划先开股市,稳固根基,而后再慢慢推行田地累进税制。
他深知累进制税赋的推行,将如狂风骤雨,冲击之烈,非同小可。
姚广孝先前提及的家业传承,不过是表象;其核心,仍然是利益。
累进税制将从根本上动摇地主豪强的命脉,直击其利益根基。
若此法推行得当,土地兼并这一横亘千年的顽疾,或可被连根拔除,彻底消弭。
而且,朱允熥还很有前瞻性的做了“预谋布局”。
田地不是直接分给百姓,而是收归国有,百姓再从朝廷手中租地耕种。
此举妙处有二:其一,确保每一户贫苦人家在需地之时,皆有田可耕,免于饥馑之苦。
其二,又赋予他们选择的余地,不致被田地牢牢缚住,保有至关重要的灵活性。
譬如,他们大可弃田入城,投身都市生活。
大明正处于急剧转型之际,城市化之潮已悄然兴起。
毫无疑问,未来将有更多人褪去农夫之衣,化身市井新民。
耕田之事,将渐成“专业农人”的专属,而非家家户户的日常。
虽眼下尚无后世那般巨型机械,但“专业农人”凭借精湛技艺与科学管理,亦能用更少的人力,耕种更多的田地,同时使粮食亩产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之人常想当然地认为,那些耕田一辈子的老农,定然精于农事,技艺高超,堪称田间翘楚。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这世上,真正出类拔萃者永远凤毛麟角,即便是种田这等看似寻常之事,亦不例外。
将田地种好,绝非易事,其间蕴含的技术之深,远超外人想象。
从选育良种到施肥调配,从精准用药到水源调度,再到除草护苗,每一步皆需匠心独运,绝非单凭不讲章法的苦力劳作便可胜任。
若与工厂流水线上拧螺丝相比,耕田所需的技术含量,高出何止十倍!
那些耕耘一生的老农中,真正能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