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一章 舞弊风暴,釜底抽薪之策! (4/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方孝孺,即便无任何证据证明他涉入泄题,为安抚天下民心,也只能再将其逐出京师,远离朝堂。

    如此一来,科举舞弊的危机虽解,那些阻挠新政的势力却如愿以偿,自己这边反倒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这笔账,无论如何算,都是血亏。

    他眉头紧锁,胸中郁气翻涌,正欲开口,杨荣却抢先一步上前,拱手进言:“陛下何不发动新的对外征战,并大肆宣扬,以此转移朝野的关注呢?”

    “此前朝廷曾遣军征讨暹罗、勃固,分两路进发:一路由舳舻侯朱寿率海军南下,战绩斐然,已大获全胜。”

    “另一路则从云南陆路进军,至今仍在修路前行,屡受当地土司部落袭扰。”

    “如今暹罗、勃固虽已臣服大明,南洋陆路仍未打通,朝廷决意继续修筑。”

    “而那些胆敢挑衅天军、阻挠修路的土司,已触犯我大明天威,朝廷出兵讨伐,正当其名。”

    “臣请陛下下旨,征伐西南诸土司,以及乌斯藏、朵甘、金川等地,效仿之前平定女真三部之举,将这些桀骜不驯的土司彻底铲除,永靖西南边陲。”

    “借此良机,将天下目光从科举风波引向对外战事,如此,亦可扭转被动之势。”

    朱允熥听罢,眼眸骤然一亮。

    转移视线,确是妙计!

    杨荣虽为政务大臣,却因擅长边防军务,自上任以来,便受命统筹此事。

    军中具体事务,如调兵遣将、人事任命,自有军务处掌管。

    然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各级官府的协同配合,需有人居中调度。

    为了便于前线指挥,统兵大将还往往会兼任地方行政长官。

    眼下大明虽无此必要,但军务与地方的交涉,仍是常态。

    譬如火枪、火炮、战舰的生产,皆归大明资产部管辖,由政务处统领,军方仅派员监督制造质量,待成品出库,需军政双方共同签押方可放行。

    至于后勤物资,如粮草、军服等,更需从粮食与物资储备司的仓库调拨,供应军需。

    凡此种种,繁琐而重要,杨荣便是朝廷内的负责人。

    虽不是军方将领,亦非军务大臣,却一直与军务打交道。

    在此之前,朱允熥便私下与他提及过平定西南土司、推行改土归流等想举。

    打算将这些间接统治之地收归大明朝廷直辖。

    只是,西南虽战略地位显著,却多为蛮荒之地,若仅算经济账,收益微薄,甚至可能得不偿失,故一直未急于动手。

    此刻借机大兴兵戈,既能转移焦点,又可一举推进夙愿,倒不失为两全之策。

    他正沉吟间,姚广孝出列:“陛下,对外用兵确能暂时转移视线,然科举舞弊一案,终究需有个了断。”

    “臣以为,既然反对新学新政之人欲借此事兴风作浪,陛下何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彻底绝了他们的念想呢?”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