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六章 法不容情!大戏开锣!下雨了! (5/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孺在游历四方讲学时,已多次遭受地方官府的刁难。”

    “更有甚者,地方官还下令将其羁押,由此引发了数次激烈冲突,局面一度十分紧张。”

    “眼下,朝廷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

    “先是梁国公远征女真三部,大获全胜,威名远扬。”

    “如今,舳舻侯征伐暹罗、勃固,亦是战果辉煌。”

    “臣斗胆建言,陛下何不顺势而为,趁此大好时机,下诏召集各地贤良之士入京,一起来议一议梁国公在女真三部所推行的新政,以及方孝孺所倡导的新学。”

    “将其中的是非曲直,细细剖析,好生辩论一番,讲个清楚明白。”

    “新政利弊如何,能否也在大明推行?”

    “新学是否真如方孝孺所言,乃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这些都亟待辨明,以明义理,以正人心。”

    朱允熥心中猛地一凛。

    这件事,可是他精心筹划已久的“根本大事”。

    其中利害关系,朱允熥再清楚不过。

    正因为深知此事影响深远,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一直以来都极为谨慎,并不急于贸然推进,而是期望时间能先缓一缓,再缓缓。

    给其更多的时间去发酵。

    让子弹飞一会儿!

    毕竟,旧的思想根深蒂固,而新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何况,这其中还牵涉到无数人的利益。

    然而,世事难料,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能如人所愿。

    新思想的传播速度,远超朱允熥的想象。

    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

    与此同时,由此激起的反对声浪,同样来得迅猛而激烈。

    上一次,朱允熥借着血书求救之事,勉强将这股反对的浪潮暂时压制了下去。

    但他心里明白,那不过是权宜之计,仅仅是拖延些许时间,为后续的谋划争取一点点准备的余地。

    此后,他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实际上,通过《大明日报》的“中立客观,不偏不倚”的文章,已然让新政和新学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而如今,远征军已经大获全胜。

    血书求救的事,便不能再作为借口。

    新政和新学之事,已闹得沸沸扬扬,到了必须直面的时候了。

    朱允熥深深地望了杨士奇一眼。

    他向来老成稳重,既然主动提及此事,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对此有了一定的把握,才敢在此时建言。

    “好!”朱允熥正声道:“传朕旨意,诏各地贤良之士入京,共议新政与新学之事。”

    他的话音刚落,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来。

    刹那间,原本平静的湖面上,波浪汹涌而起,层层叠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