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一章 财政问题!大建设时代!改革之法! (5/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   说到这里,朱允熥突然想起了什么,道:“刚刚情报局发来的情报,不是说已经与暹罗达成了进口胡椒和苏木的贸易协议吗?还有勃固的翡翠。”

    “这些都是利润极高的产品,一旦卖到大明,就能获取数十倍的暴利。”

    朱允熥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说不定,卖这些东西赚的钱,比进口粮食所耗费的钱还要多呢。”

    杨荣见状,连忙躬身行礼,恭敬地道:“陛下,这便是臣要说的第二个问题了。”

    “哦?”朱允熥好奇地望了过去。

    “此前从倭国进口商品时,便已乱象丛生。”

    杨荣语气平稳:“倘或由民间商人进行贸易,那也就罢了。”

    “商人逐利,他们如何经营售卖,朝廷也无须过多干涉。”

    “可粮食、金银、硫磺、铜锭这些货物,都是官府在进口。”

    “承办的部门各不相同,管理十分混乱。”

    “同样的货物,不同官府衙门,上报朝廷的进口价格,却高低不一。”

    “进口的时间不一样,区别就更大了。”

    “其中不乏铺张浪费,甚至贪污腐败之人。”

    “中饱私囊,致使朝廷为此损失颇大。”

    “如今大量从南洋进口货物,倘若再这样毫无章法地经营下去,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朱允熥微微颔首。

    对于杨荣提及的这些事,他其实早已看过相关禀报,心中有数。

    虽说进口方都是大明官方,可具体负责的部门却繁杂各异。

    就拿进口粮食来说,起初是由申城的地方官府承担起这一重任,后来又改为粮食和物资储备司负责。

    而进口硫磺的,则主要是军工厂。

    毕竟硫磺对于军工生产至关重要。

    至于金银和铜锭的进口,便是由户部在管理,因为其涉及到国家的金融储备和工业生产。

    这些物资的价格,就像六月的天,变幻莫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每一笔交易,呈报给朝廷的数目都不尽相同。

    对于私人商家来说,价格波动或许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风险,他们可以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去应对。

    可对于大明朝廷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谁又能说得清,这价格波动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猫腻呢?

    是有人故意操纵价格,从中谋取私利,还是仅仅是市场正常的起伏呢?

    这实在难以分辨。

    朱允熥看向杨荣,问道:“那依你之见,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呢?”

    他心里十分清楚,杨荣既然当面向自己提出问题,必然是已经胸有成竹,有了应对之策。

    身为政务大臣,职责所在,绝不会将问题一股脑地推给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