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五章 文明礼义之邦!陛下有旨! (5/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同来办事的缉盗司捕快。

    另一半则悄无声息地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纪纲行事极为隐秘,可魏镇刑在这官场浸淫多年,又怎会轻易被瞒过。

    他对纪纲的所作所为,可谓是洞若观火。

    回想起纪纲这一路,从省城福州赶来清溪,那可是雷厉风行、克尽职守。

    福州的官员们设宴相邀,金银财宝、美人美玉奉上,他都不假辞色,拒人于千里之外。

    铁面无私!

    可谁能想到,到了最后,还是没能忍住诱惑,动了贪念。

    不过,魏镇刑什么也没说,就像什么都没看见。

    抄家这事儿,向来是个“肥差”。

    和收赋税不同,被抄家的人究竟有多少家底,谁也说不清楚,只有抄了才知道。

    这种情况下,抄家的官兵顺手捞点好处,自是神不知鬼不觉,根本无从查起。

    也正因如此,官场上向来有“三七分账”“五五分账”的说法。

    即三成归自己,七成上缴国库。

    或者各拿一半。

    再黑心些的,就敢七成归自己,只给国库留三成了。

    像纪纲这般,半成留给自己,半成赏给手下,九成入国库的,在这浑浊的官场里,已经算得上是“廉洁奉公”的楷模了。

    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纪纲并非那种真正两袖清风的清官。

    但他厉害就厉害在,心里门儿清。

    什么钱能拿,什么钱碰都不能碰。

    拿多少也有自己的底线。

    能拿捏好这个分寸的官员,往往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名利双收。

    而那些分不清界限的,迟早要锒铛入狱。

    魏镇刑身为按察使,对这其中的门道自然是心知肚明。

    可真到自己办事的时候,便发现这其中的火候拿捏,还得好好琢磨,认真修炼。

    如今获罪下狱的清溪县令钱莫贪,县尉吴肃宁等人,不就是以为“人贩子”没有在清溪境内犯案,他们的钱好拿,容易拿,拿了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才翻船的吗?

    “贪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当好“贪”官,可是一个技术活。

    这笔钱该不该“贪”?

    怎么“贪”?

    “贪”多少?

    抓住时机,看准风向,用好手法……

    这些都是大学问!

    若是啥也不懂,不问时间,不问涉及的人和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钱都贪,那就是真的嫌命长了。

    这样的官员,快则一两个月,慢则两三年,必定会丢官罢职,乃至人头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