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的问题!爷孙配合,才能成大事! (2/6)
太少,远远不够。”
“要做到这些,可能需要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会有多少人饿死,多少人血洒边疆,多少人忍受着严寒饥迫!”
“孙儿既然掌政,又怎么忍心呢?”
“只有通过银行的借贷,聚集全天下的财力物力,以此来推动大明飞速发展,才能让百姓早日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他语气稍稍转变,又接着道:“不过,皇爷爷也请放心,孙儿对此还是十分警醒的。”
“如今大明还是发展刚刚起步的阶段,投资的回报率很高。”
“再加上朝廷又是直接从银行拿的银子,利息非常低。”
“投一千万两银子进去,两三年就赚回来了。”
“目前的债务并不是问题。”
“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债务才会成为大麻烦。”
“所以,孙儿后面会慢慢限制债务,削减债务。”
“绝不会留一堆债务给子孙后代。”
债务能驱动经济飞速发展,也会让国家陷入债务陷阱之中。
大明还太落后了。
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现成的技术路径,投钱进去,经济马上就能腾飞。
这才是朱允熥敢于借贷发展大明经济的关键。
后世社会,每一个国家都会发行国债。
因为金融对国家经济民生的影响巨大。
毫无疑问,借国债发展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但老朱的担忧也是对的。
债务一旦过头,就会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火药桶”,随时都可能引爆。
怎么控制债务,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特别关注的事情。
理论上,只要将债务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便没有什么风险。
国家的统治者也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但实际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首先,人性是有缺点的,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正如很多人会借贷消费一样。
国家是由人构成的,统治者也是人,也会有这样的渴望。
相比其他筹钱的渠道,发行债务最简单最轻松。
在正常情况下,大家还会保持相对的理性。
但若是国家面临经济困难,财政危机呢?
统治者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给民众加税,二是增加债务。
崇祯皇帝便是选择了加税,“三饷”问题闹得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崇祯无疑是还不知道可以大量发行国债来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也没有那样的金融基础。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