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一章 税务司成了“剿匪司”?前来自首! (2/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业。”

    “前些日子,小王爷又率领税务司的官兵,抓捕了一批试图从海上走私货物,不交关税的商人,并将其货物全部没收,为首者当场处斩。”

    朱高煦还挺会给自己揽活的啊。

    让他主管税务司,他愣是搞成了“剿匪司”了?

    天天带着手下的兵丁四处剿匪,连金陵城都不回。

    说起来,虽然如今天下太平,但大明境内,各种路霸路匪,仍是多于牛毛。

    这也是封建时代的顽疾。

    几千年来,一直都存在。

    大抵就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这话并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实打实的。

    拦路打劫的强盗,分很多种类。

    一类是劫财财色,下狠手的。

    就是不管你身上有多少钱,全部给抢光,如果是长得好看的女子,还会被强暴。

    另一类就是路边村庄里的百姓。

    看到有外地人经过,携带了值钱的货物,便过来“打秋风”,拦路讨要买路钱。

    一般不会真的动手抢货抢钱,但肯定要路过的商人“大出血”。

    不过,无论是哪一类,大多数都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规矩,只对外地人下手,不会打劫本地人。

    因为古代社会讲究“民不告,官不究”。

    出门在外的商人,举目无亲,被人拦路打劫,往往也只能自认倒霉,无法去向当地官府告状申冤。

    这些人正是利用这一点,长期霸占山头,路口,进行拦路打劫。

    如果是朝廷押送物资的车队,或者运送快递信件的,再或者是官员经过,他们都是绝不会去拦路抢劫的。

    便是进京赶考的书生,这些路霸路匪都知道要避而远之,不敢去打劫他们。

    因为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书生,都有功名在身。

    这些人如果被抢了,往当地官府衙门递一张名帖,官老爷就会派衙差来抓人了。

    读书人他们惹不起!

    唯独在外面四处走家串户的行脚商人,到各地卖艺的江湖艺人,因有事要去远方的普通百姓等……这些人社会地位低,离了家乡,没有亲戚朋友帮衬,可以尽情欺侮。

    挑柿子拣软的,自古皆然。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在官府官员眼中的通畅坦途,在底层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却是到处有强人拦路打劫的危险地带。

    本地人眼中治安良好,百姓皆安居乐业的地方,在外地人的传说里,却是穷山恶水,刁民遍地,盗贼横行!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很普遍,所以,后面就慢慢发展出了专门护卫出行的“镖局”。

    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镖门文化。

    不过,如今这个时代,商业社会才刚刚开始起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