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 (4/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里。

    朱允熥正坐在新建的亭子里,一边悠闲的吃着点心零食,一边讲述着经济学的常识,原理,以及自己对大明经济和眼下状况的看法。

    旁边的书桌上,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正认真听着,不时挥笔记录。

    他叫杨荣,不久前,夏原吉受邀回国子监讲学,讲完后,让听课的学子们都写文章阐述己见,一眼便看中了杨荣写的文章,认为此人虽然年轻,却颇有见识。

    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夏原吉便将他推荐给了太孙殿下。

    朱允熥翻了下此人的履历,发现他多半便是后世历史上有名的“三杨”之一,与杨士奇齐名的杨荣。

    于是将他带在了身边,加以培养。

    此前给老朱写信,就是杨荣代笔。

    毕竟,朱允熥的毛笔字写得太差,而且笔迹一眼就会被老朱认出来。

    既然老朱没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而是用普通人的身份给《科学》期刊投稿,那朱允熥当然也用“编辑”身份和他通信了。

    老朱还在赌着气呢,以孙子的名义写信,肯定就不会回信了。

    因为代笔的缘故,杨荣也第一次接触到了经济学的知识。

    顿时只觉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在此前的书籍里面,从不曾见过这方面的记载。

    但听太孙殿下讲来,又极为在理,于治理国家,大有裨益。

    有了开头,朱允熥也开脆趁得闲的时候,给杨荣讲各种经济学知识。

    倒不是单纯为了培养他,而是朱允熥前世并非专业的经济学专业出身,那个时代信息发达,他又爱好兴趣广泛,便利用网络,零零散散听了一些在线课程,学了点经济学知识。

    不够专业,所以不成体系。

    此时正好通过讲述,来唤醒从前的回忆,理清思路。

    这也是后世著名的“费曼学习法”,非常有效。

    记录整理后,还可以通过与人交流查漏补缺,将从前的知识加以完善。

    有杨荣记录,又省了自己亲自动手写的麻烦。

    讲了一阵之后,朱允熥伸了一个懒腰,道:“今日便先说到这里吧。”

    “你得空的时候,将本宫讲的内容好好归纳整理一下。”

    杨荣连忙站起身来,躬身行礼道:“是!”

    朱允熥挥了挥手,杨荣便退了下去。

    十七岁时,他被选入府学读书,而今也不过二十岁。

    本来也没机会这么快来国子监读书。

    去年冬天,太孙殿下在国子监讲科学,轰动天下,自那之后,各级府学,州学,县学,都刮起了科学之风。

    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改革,更是促使不少学子干脆离开了国子监。

    与此同时,因为朝廷国库充盈,教育拨款充足,国子监招收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

    要招更多的学员,自然会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