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 (3/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车之鉴。

    虽然朱允熥并不信什么厌胜之术。

    可若真有人偷偷这样做,心理上还是难免会犯恶心。

    毕竟是自己日后要居住的地方,不如付工匠们工钱,给他们很好的待遇,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干活,不闹出什么事端。

    何况,此次宫殿修缮所投入的资金并不多。

    对如今财政充盈的大明朝廷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至于城墙建设,朱允熥已下达了命令,草原已经被大明征服,后世从此永不筑长城。

    各地的城墙也一律不得再建。

    时代已经变了。

    再修建城墙,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严重阻塞交通。

    至于说纯粹的观赏,那眼下大明的城墙真的太多太多了。

    今年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主要是三项。

    首先是修路肯定是继续的。

    这是极为关键的基础工程。

    在《大明日报》的宣传下,各地百姓对于自己家乡修建水泥路的热情很高。

    这是对他们都有好处的事,百姓们自然很乐意。

    其次则是堤防和水库的建设。

    历朝历代,对河堤的建设都还是比较重视的。

    正常而言,每到冬季都会修缮河堤。

    相比之下,水库的建设则很少会进行。

    历史上,大规模的水库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了。

    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修建的水库寥寥无几。

    与江河两岸必须建堤坝不一样,在许多地方,水库并没有非建不可的理由,有时候反而会阻碍洪水的下泄。

    兴建水库存在不小的风险,稍有不慎,水库渗水漏水,便有可能造成溃堤,那便不是造福百姓,而是祸害百姓了。

    不过,世界上的事,都是有利有弊。

    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做。

    如今有了水泥,大明制造局炼铁炼钢的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冶炼规模更是扩张了几十倍,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大量兴建水库的时机,已然成熟。

    今年冬修,水库建设也就成了重点。

    第三项大工程,则是朱允熥亲自制定的三千座大型粮仓建设计划。

    为此,他特意与大明制造局的工人,会同科学院的研究者一起,绘制了标准粮仓建设图纸,并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和施工方案。

    要求各地官府,迅速按照方案兴建粮仓。

    各级官员签订军令状,逾期未完成工者,斩!

    验收质量不达标者,亦斩!

    如火如荼的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

    东宫,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