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后世科研工作者,发表一篇引用数过千的学术论文,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三千之数,已经足够很多人交流,促进技术飞跃了。
然而,连他也没有想到,《科学》期刊问世后,立即便引发了购买的狂潮。
在许多人眼中,《大明日报》只是用来打发时间,了解国家大事的。
但《科学》期刊是什么?
那上面刊登的是数不清的技术,是无数人视若珍宝,梦寐以求的东西。
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只要在上面看到一星半点有用的东西,便可能终生受益无穷。
他们又如何能不为之疯狂呢?
三千本期刊发行完毕之后,黑市上二手《科学》期刊的价格,炒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数十两银子一本。
不过,这个价格,很快便回落了。
因为朱允熥得到探听司回报的消息之后,马上下令进行了增印。
一万本!
还是不够。
三万本!
仍然不够。
十万本!
依然不够。
三十万本!
最终,《科学》期刊的总印刷量,达到了此前完全难以置信的三十万本!
要知道,它不是《大明日报》这样的悠闲读物,而是讲解专业技术的学术期刊。
三十万发行量的专业学术期刊是什么概念?
金陵城附近有十几万工匠,基本上是人手一本。
剩下的,则销往了全国各地。
由此而来的巨大反响,可想而知。
“原来这个器具,竟是这般打造的,真是构思精巧啊!”
龙江宝船厂,一名老匠翻阅着《科学》期刊,由衷感叹道。
“哈哈哈,我说我以前打出的菜刀,怎么总感觉差了一分火候,原来如此!”
金陵城的某一个铁匠铺子,一名铁匠看着手中新打出来的菜刀,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多亏了《科学》期刊。
要不然,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摸索不出其中的关窍。
同样的一幕幕,发生在大明许多地方。
无数的工匠,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都从《科学》期刊学到了技术,解决了从前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
《科学》期刊是大杂烩,涉及的行业很广,上面的内容,当然不可能全部能看得懂。
但没关系。
只要与自己专业技术相关的那部分能看懂,就足够了。
也有少数技术高超的人,在看到《科学》期刊上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