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皇爷爷,这是为了让您能真正的长生不老!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百姓们也可以借此读书识字,使他们学的知识,不至于很快遗忘。”

    “此举利国利民,还望皇爷爷恩准!”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虽然文盲很多,但更多的是半文盲。

    特别是男子。

    大多数百姓家庭,哪怕家里很穷,也会想法设法让儿子去私塾读几天书,认识几个字。

    这种层次的文化知识水平,因为实在太低,在实际生活中,除了认得自己的名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

    但正是这些人,他们喜欢看戏文,喜欢听说书先生讲故事。

    他们会成为办报刊最忠实的读者。

    后世有伟人总结,要掌握一个国家的政权,最关键是两项。

    一是“枪杆子”,二是“笔杆子”。

    “枪杆子”即武力。

    这一点,朱允熥无须担心。

    他的身份,意味着天生就有勋贵武将的支持。

    尽管打了蓝玉耳光,打了常升板子,但他们都不可能背叛他而转投朱允炆。

    他们还是会支持他的!

    朱允熥所要忧虑的,是如何训服他们,让桀骜不驯的武将勋贵乖乖听话,而不是担心他们支不支持的问题。

    笔杆子,实际上掌握在朱允炆的手中。

    无他,文官集团都支持朱允炆为储君。

    尽管武将勋贵集团在朝堂上权大势大,但读书人仍然掌控着天下的舆论。

    没办法,这是文官集团天生的优势。

    笔杆子在他们的手中,舆论自然也站在他们那边。

    比如朱允熥几日前在朝堂上自请立为储君,到如今便被读书人编排得一无是处了。

    骂名正滚滚而来。

    朱允熥虽然并不在乎,却也不能一直坐视不理。

    办报刊正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若是能让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让大明家家户户皆订阅,人人争相传诵,那文官集团的舆论优势,便会不复存在。

    不料,听完他的话,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

    报刊,在这个时代,并非什么稀罕物。

    朝廷有“邸报”,民间也有各类小报。

    只不过,朝廷的““邸报”必须经通政司出版发行。

    什么人能看,什么人不能看,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

    而民间私自发行的小报,一直是大明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

    一经发现,轻则将家产全部抄家入官,自身流放几千里;重则以谋逆论处,砍头枭首,甚至是诛杀三族乃至九族

    除了“邸报”之外,老朱从来没有想过官方要办其他的报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