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他们兄妹二人尚势单力薄,却能通过精心布局,借辽皇之手,为母亲萧氏扫除上位的阻碍。如今,他们更是在朝堂上如日中天,掌控了近半数的官员和将领。辽皇时常担忧,不知哪天就会被朝臣联合起来逼迫,将皇位禅让给耶律光。
更让辽皇不满的是兄妹俩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
在辽皇心中,契丹民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生来就该是统治者,其他民族虽可用,但在地位和待遇上,必须与契丹族人区分开来,这也是祖宗设立南北院分治、以北院为尊的初衷。
然而,耶律光兄妹却主张唯才是举,不论民族出身,只要有能力,就能享有和契丹人同等的待遇与地位。
这一主张让辽皇惊恐万分,忧虑颇深。
契丹民族擅长攻城略地,于读书写字、钻研学问方面本就薄弱,而治理国家又离不开读书人。祖宗给出的解法便是用其他族人治理国家,但绝不给以地位和大权,防止被其它民族做大反噬。
可这兄妹俩的想法却与祖宗之法背道而驰。
若真让耶律光继承大统,不出几年,契丹民族就会被华族同化,彻底丧失民族底色。长此以往,整个契丹民族都将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不留一丝痕迹。
这是辽皇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的。即便耶律光展现出了雄主之姿,即便他能力再优秀,辽皇也绝不能让他和耶律南仙毁了祖宗打下的基业。
这,便是辽皇与太子党之间最深层、最根本的矛盾。
想到此处,辽皇再没了犹豫,气势陡然一变,看向言笑晏晏的耶律南仙,沉声问道:“仙儿,你跟杨炯很熟?”
耶律南仙见皇帝入了正题,放下筷子,落落大方地回应道:“很熟。”
“有多熟?”
“除了大兄,他便是我最重要的人。”耶律南仙毫不避讳,她心里清楚,既然皇帝问起,那必然是带着答案问问题,扭捏遮掩可不是她耶律南仙的性格。
辽皇果然没多少惊讶之色,看着耶律南仙的眼睛,叹道:“杨炯确实是个人杰,整个大辽都找不出一个像他这般的才俊,难怪你瞧都不瞧那遥辇超一眼。”
耶律南仙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微笑。
“朕可以答应让杨炯做北院驸马,统领北院两万属珊军。”辽皇目光炯炯,开出了他的条件。
耶律南仙闻言,眸光一闪,抬眼稳稳对上皇帝的目光。刹那间,她心中明白,这场表面祥和、实则暗流涌动的龙凤宴,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