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8章 会试第一场(1)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种情况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是关于《周易》的注释非常多,孙山可以提炼精华,加入自己注释,融会贯通,取长补短。

    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担心没有资料参考。

    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因为研治的人多,从中脱颖很难,想要取得好成绩,非常不简单。

    对于孙山来说,总归好处大于坏处。

    他又不追求考状元,只追求榜上有名,所以不需要特别突出,只要言之有理,合符要求即可。

    就像高考语文作文,写得好太难,但按照固定格式写,考得差也不可能。

    何侍郎说过主考官卫诫的本经是《诗经》,在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会试第一,可见真的很优秀,完全是评实力,而不是投机取巧。

    有些学子因为想投其所好,获得赏识,会临时更换治经。

    也不知道这次会试,有没有学子临时更换本经,改为《诗经》,曲意逢迎卫阁老。

    至于孙山肯定不会换,擅长的不写,去写不擅长的,孙山写不出来。

    仔细查看七道题目,这次比乡试倒霉,没有一道做过的。

    至于熟悉,肯定很熟悉。

    《四书五经》必须滚瓜烂熟,这是进入科场的首要条件。

    孙山仔细研读题目,其中有一道题是: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孙山的脑海里立即浮现: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是出自《论语·述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大白话的意思是: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闪人。

    做题不仅要读懂题目的意思,还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当事人当时说话的语境。

    不仅要想象当时主角为什么要说这话,更要多读大儒对经书的诠释。

    因为有可能孔子,颜渊,还有子路根本没什么意思,只不过后来的大儒给他们添加不少意思。

    特别是大乾的有学问者添加的意思更要随时关注。

    就像我们做语文题,有时候原作者根本没这种意思,但出试卷,给试卷打分评委给原作者文章注释,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加进去。

    最后学生只能根据评委的意思填写答案,而不是原作者的意思。

    孙山根据多年所接触的注释,大概弄懂这题目的意思。

    孔子对颜渊(颜回)与子路说的话不一样,态度也是不一样。

    对颜回则表示赞扬。

    觉得颜回是自己精神上的知音,品质端洁,德行高尚,安贫乐道。相比于功名利禄的物质追求,远不及学习得到的快乐。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