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把李世民说急了,他想跟我一换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4章 坏了,被他找到参人的感觉了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反之,如果陛下敢惩治太上皇,便是儿子惩治父亲,百姓闻之,必有非议,说天子不孝。

    所有人都望向了程俊。

    太上皇的这个问题,相当刁钻。

    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回答。

    但是,程俊必须回答,如果不回答,一定会受到太上皇的严厉指责,甚至可能会因为回答不上来,而逼的陛下不得不惩治他。

    这时,程俊的声音在众人耳畔响起:

    “太上皇的问题,臣现在就可以回答。”

    程俊缓缓说道:

    “天下没有儿子惩治父亲,但是,有儿子劝谏父亲。”

    说着,他目光扫视了众人一眼,掷地有声道:

    “圣人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圣人说的‘几谏’是什么意思?是婉言劝告之意。”

    程俊道:“如果婉言劝告之后,仍旧不听呢,圣人说应当‘敬而不违’,要仍旧对父母恭敬。”

    “圣人的意思是,因为父母虽然做了错事,但他们仍是父母,所以还是要维持儿子的样子。”

    “那么,是不是一直这样‘敬而不违’下去呢?当然不是,圣人后面说了一个‘劳’字。”

    程俊的声音在太医署屋内持续不断地响着:

    “为何会‘劳’?当然是因为某一件事,不停的重复着,且重复了很多次。什么事需要重复很多次呢?当然是指‘几谏’。”

    程俊缓缓说道:“由此可知,圣人的意思是,在父母犯错之时,做儿子的,首先应该坚持正道,婉转地进谏,父母不听时,儿子应恪守人伦,做到‘不违’,等到父母脾气消了,则应继续婉转进谏,如父母不听,则再‘不违’。”

    “如此反复,直到父亲能改正自己错误为止。”

    程俊说完,注视着李渊,说道:

    “所以,臣参太上皇一本,陛下当然不必、且也不能惩治太上皇,但是可以劝谏太上皇。”

    “太上皇若是不听,陛下就一直劝谏,一直劝谏到太上皇您听了为止。”

    “那么,我要让陛下劝谏太上皇您什么呢?这便是臣参太上皇一本的内容。”

    程俊沉声说道:“臣要参的,是太上皇不慈,何谓不慈?太上皇搬出京城,居住在城外大安宫,本来没有什么,但是民间非议,说太上皇搬到大安宫居住是故意为之,意在坐实陛下不孝之名。”

    故意为之李渊听得脸色一变,虽然事实确实是这样,但绝对不能承认,怒声道:“这是谣言,是百姓自己的猜测,跟朕无关!”

    程俊肃然说道:“谣言自然不是太上皇您放出去的,但现在谣言四起,于陛下不利,于朝廷不利,所以,理所应当定人心,靖浮言。”

    “陛下派两名御史,前去大安宫请太上皇,这便是在定人心,靖浮言。”

    “但是,太上皇您却不愿回京。”

    程俊凝视着李渊,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