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现在时机不对。
袁绍本以为,自己安稳几年,再召集全天下的诸侯一起讨伐董卓。
没想到现在被一个连寒门都算不上的并州牧顾衍,占据了先机。
讨董檄文传遍天下。
现在袁绍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如果袁绍响应顾衍的讨董檄文,他现在冀州还不稳固,很容易后方起火。
另外,他如果响应,岂不是要低顾衍一头。
袁绍如何肯干?
袁绍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
雨势渐大,雨滴打在窗棂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他望着远方模糊的山影,眼神逐渐深邃。
“我袁绍与董卓有不共戴天之仇,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袁绍低声道,似是自言自语:“然而讨董之事,不能操之过急。当初董卓撤出洛阳时,便是我们错失了最佳时机。”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如今董卓已在长安站稳脚跟,西凉铁骑更是精锐。就算联合天下诸侯,也未必能攻破长安城。顾伯长一州之力,如何能撼动董卓?”
郭图微微躬身:“主公所言极是。此事,不如静观其变。若顾伯长侥幸得手,我等可乘势而起;若顾伯长失败,也不损我冀州半分实力。”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不知是赞同还是有其他想法。
他回到座位,重新拿起檄文,缓缓展开。
“顾伯长啊顾伯长”袁绍轻声念道,语气中既有感慨,又有惋惜:“你实在太过贪心,竟然想要这贪天之功,我倒要看看你最后如何收场!”
许攸眼中精光一闪:“主公,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万一顾伯长和董卓两败俱伤,我们冀州距离长安城并不算太远!”
“是要做好准备!”袁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说道:“这或许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
厅堂内再次陷入沉默。
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袁绍,心中各有所思。
顾衍如果真的起兵讨伐董卓。
这一路打过去,无数的险要关隘,都是要拿人命去填。
如果,顾衍和董卓两败俱伤,那近在咫尺的并州,似乎就可以占据。
并州本来只有太原郡是一州的精华。
但是,顾衍这些年,收拢的流民,收降的黄巾军和黑山军,以及俘虏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
现在的并州,可不是灵帝在位时的状况,已经是一块肥肉。
如果,袁绍能够夺取并州,他的实力将会迅速膨胀。
对他们这些袁绍麾下的谋臣武将来说,他们个人的前途,个人发展也将迎来曙光。
袁绍沉吟片刻,将檄文小心地放回案几上:“传令下去,加强冀州边境防务。密切关注并州动向,但不得轻举妄动。”
“主公,我们是否要开始囤积粮草,准备军械铠甲!”逢纪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