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处,黑山军士兵警惕地注视着这支队伍。
他们手按刀柄,眼神中充满戒备。
并州军前锋举起和平旗帜,领头的校尉高声宣告:“奉并州牧之命,送粮一万石,以解燃眉之急!”
粮车一辆接一辆驶入山寨。
当第一袋粮食被打开,露出里面金黄的谷粒时,许多黑山军士兵眼眶湿润。
一位瘦削的战士抓起一把麦粒,贪婪地嗅着,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但是黑衫军的各部首领,面对这些粮食,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之情。
并州军虽然非常的慷慨,但也不是无知之辈。
这些粮食仅够黑山军大概五天所用,如果省一省,最多能撑住10天。
如果黑山军想要反悔,并州军随时可以断粮。
“粮食不够呀!”一名黑山军首领不安的喃喃自语。
“已经不错了,并州军不可能一点都不防备我们!”另外一名黑山军首领听到之后开口说道。
并州牧顾衍已经遵守承诺,送出粮草。
黑山军各部开始轮流下山。
第一批下山的是已经被并州军围剿的各部家眷。
天刚破晓,五千多人的队伍在山口集结。
老人、妇女、孩童站在一起,脸上写满了忐忑与期待。
一些青壮士兵全副武装,保持着最后的尊严。
让他们惊讶的是,并州军不仅没有缴他们的武器,反而提供了数百辆大车和健壮的牲口。
更令人意外的是,每家每户都领到了足够十天食用的口粮。
“我家君侯言道,迁徙之路辛苦,不能让诸位挨饿。”负责交接的并州官员如是说。
带队的首领皱着眉头,他仍然不敢完全相信这番善意。
“为何如此大方?不怕我们半路逃跑吗?”他忍不住问道。
并州官员微笑道:“哈哈,你们能逃到哪里去?各地不是旱灾就是蝗灾,并州虽然也受灾,但新修水利捕杀蝗虫,已经是一片乐土!”
“君侯曾言,诸位若能安居乐业,便是大汉之福。”
队伍缓缓启程。
许多人回头望向生活多年的太行山,眼中满是不舍与迷茫。
太行山并不是他们最初的家园。
但离开太行山之后。
他们此生恐怕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冀州的老家。
一位老者紧握手中的拐杖,低声对孙子说:“不管去哪里,能填饱肚子就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黑山军各部依次下山。
每一批人马都受到相同的待遇。
充足的粮草、可靠的交通工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