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知道,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立国之战就快要打响了。
送儿子当兵,何大清从没有想过。
现在的柱子别看长的壮实,可也才十五岁。
再说了,他学的厨艺也算一门技术,就算当兵也应该是做炊事员,还真没必要混军龄。
轧钢厂的生产依旧按部就班,本来生产任务就排的很满。
国家建设,此时到处都需要用到各种钢铁制品。
到了月底,战争终于爆发,北朝大军越过实控线大举南下,一路凯歌,几天时间就横扫半岛,将南朝部队压缩在釜山一带海边。
用报纸上的话说,就是要被赶下大海喂鱼了。
知道战争过程的何大清清楚的很,很快就有人会插手。
虽然具体过程他不怎么清楚,但是貌似也是用很短的时间就将战火推进到鸭绿江边。
隔壁家里打架,国人也这会儿也就只当看个乐呵。
但不管怎么说,北朝和国内,还有北边的关系都不错,所以对于战事进展神速也都很高兴。
何大清下午在后厨休息,也是在想这个事儿。
现在天气炎热,他也不去休息室休息了,就在后厨支的躺椅上眯一会儿。
毕竟是立国之战,经过援朝战争后,这个国家才终于是支棱起来了,没人在敢小瞧咱。
所以,何大清觉得有必要为这场战争做点什么,免得老了还有遗憾。
不过入伍参军肯定不现实,他倒是可以承担运输大队长的工作,可不敢照实说啊,小心被拉起切片研究,还未必有结果。
是的,在何大清脑海里,志愿军最大的硬伤其实就是后勤补给。
当然,两边差距是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
但是英勇的战士硬是把这种差距拉近,用落后的武器、匮乏的资源、顽强的意志和高绝的战术单挑打败十七个堂口。
“可惜了,劳资本来是可以做到后勤主任这个位置的。”
靠在躺椅上,何大清还在遗憾,有异能却不能报效国家。
有他何大清在,后勤运输还是事儿?
就算物资少点,但能及时送到前线,那效果也相当于增加多少物资供应。
第一年,大军进去好像说很突然,国内准备不足,甚至冬季还有部队穿着单衣作战。
主要还是战争进程发展太快,高层知道,但下面不清楚,所以国内即便发出警告,也没当回事儿。
想到战士们爬冰卧雪,吃着炒面,何大清心里还是觉得不是滋味儿。
做点啥?
咱就一厨子,能做什么?
帮着炒面?
何大清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似的,脑海里思绪却不断闪现。
想做点什么,可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