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直播演绎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5章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由检却下令将改良后的滑轮组搬上金銮殿。】

    【随着太监轻拉绳索,象征皇权的青铜鼎缓缓升起三尺。】

    【满堂文武先是屏息,继而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

    【首辅徐光启颤抖着抚摸滑轮:“若用于城墙修缮,可省七成人力;铸造火炮时,搬运铁块亦不再艰难!”】

    【首批“通天索”运抵南京码头那日。】

    【漕运使王大人围着装置踱步:“这铁疙瘩当真能吊起万斤粮船?”】

    【十二名纤夫拉动主绳,滑轮组发出规律的吱呀声,搁浅的漕船在众人瞠目结舌中缓缓脱离浅滩。】

    【围观百姓齐刷刷跪地叩拜,山呼“万岁”的声浪惊飞了江面白鹭。】

    【消息传回京城。】

    【朱由检立即下旨:在九边重镇、各大商埠设立“起重监”,凡改良“通天索”者赏银百两。】

    【苏州城的码头率先尝到了甜头。】

    【以往需要上百人肩扛手抬的巨型粮包,如今只需十人操作“通天索”,便能轻松起运。】

    【码头工头老周感慨道:“以前扛包,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有了这宝贝,省力不说,还能多接几趟活!”】

    【扬州的盐商们更是欣喜若狂。】

    【他们用“通天索”建造十丈高的盐仓,装卸效率提升了五倍不止。】

    【以往需要数月才能装满的盐仓,如今短短几日便可完成。】

    【盐商们纷纷感叹:“有了‘通天索’,我们的生意能做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在大同兵工厂,“通天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匠们借助它搬运沉重的铁块,铸造出千斤重的红衣大炮。】

    【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被运往边关,大大增强了明军的战斗力。】

    【总兵感慨道:“以前铸造大炮,光是搬运材料就要费老大劲,现在有了‘通天索’,效率高了,火炮的质量也更好了!”】

    【景德镇的瓷窑也因“通天索”发生了巨大变革。】

    【以往搬运巨型坯体时,常常因为用力不均导致坯体破损,如今有了“通天索”,坯体可以平稳地起吊和放置,瓷器破损率骤降八成。】

    【瓷窑主们笑得合不拢嘴:“这下我们的精品瓷器更多了,不愁卖不出去!”】

    【京城的铁匠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为了满足各地对“通天索”的需求,铁匠们日夜赶制滑轮,学徒工价也翻了三倍。】

    【一位年轻的铁匠兴奋地说:“以前总担心没活干,现在好了,订单多得做不完!”】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也紧跟潮流,新编了《通天索传奇》。】

    【每天讲述皇帝如何带领工匠们研制“通天索”的故事,场场爆满。】

    【百姓们一边听书,一边感叹:“陛下真是神人,造出这么厉害的东西,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