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识到,科举虽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下学子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急需改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由检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创办“邸报学堂”,并刊印专门的科举备考书籍《五年科举三年模拟》。】
【早朝时分,朱由检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庄重地对群臣说道:“诸位爱卿,朕近日思索,我大明科举关乎国家兴衰、人才选拔,然而如今学子所学与科考实际需求多有脱节。”】
【“朕欲创办‘邸报学堂’,将邸报内容引入教学,让学子们及时了解朝政时事、民生百态,同时,刊印《五年科举三年模拟》,汇总历年科举真题、优秀范文以及备考要点,助力学子更好地备考科举。”】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礼部尚书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此举,实乃高瞻远瞩。邸报汇聚天下要事,引入学堂,可拓宽学子视野,让他们知晓天下大事,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刻板知识。”】
【“《五年科举三年模拟》若能精心编纂,也定能为学子们提供有效的备考指导,提高科举选拔人才的质量。”】
【然而,也有大臣提出了不同意见。】
【吏部侍郎忧心忡忡地说:“陛下,此举虽有诸多益处,但创办学堂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刊印书籍也并非易事,还需考虑书籍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以免误导学子。”】
【朱由检微微颔首,说道:“爱卿所虑不无道理。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真正有学识、有见识的人才,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至于学堂的筹备与书籍的刊印,朕会安排专人负责,严格把控质量。”】
【经过一番讨论,群臣最终达成共识,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朱由检的决策。】
【随着“邸报学堂”创办和《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刊印的消息传出,民间顿时炸开了锅。】
【在京城的一家茶馆里,一群书生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一位年轻的书生兴奋地说:“听闻皇上要创办‘邸报学堂’,还刊印《五年科举三年模拟》,这可真是我们读书人的福音啊!”】
【“以后我们不仅能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知识,还能有针对性地备考科举。”】
【另一位年长的书生却有些担忧:“这固然是好事,但不知这学堂如何招生,这书籍又售价几何?”】
【“若是门槛过高,我们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怕是难以受益。”】
【这时,茶馆老板笑着插话道:“各位公子不必担忧,我听说皇上特意叮嘱,学堂要面向天下学子,不论出身贵贱,皆可报名。”】
【“这书籍也会以平价售卖,确保大家都能买得起。”】
【众人听后,纷纷露出欣慰的笑容,对朱由检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偏远的乡村,一位名叫李明的穷书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
【他家中贫寒,平日里只能靠借阅书籍自学,对于科举考试,他既充满期待又深感迷茫。】
【如今,有了“邸报学堂”和《五年科举三年模拟》,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李明的父母虽然不识字,但也深知这是改变儿子命运的好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