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直播演绎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4章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功了!”不知是谁率先喊了出来,御膳房内顿时一片欢腾。】

    【朱由检拿起制成的精盐,只见盐粒洁白细腻,几乎不见杂质,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说道:“这只是第一步,朕要让天下百姓都能用上这样的好盐。”】

    【工部尚书周士朴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接下来若要大规模生产精盐,需在各地盐场增设相应的设备与场地,还得培训一批熟练掌握新制盐法的工人。”】

    【朱由检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下令:“着户部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各地盐场的改造与设备购置。再从工部选派能工巧匠,分赴各盐场指导新制盐法的实施,务必保证生产顺利。”】

    【户部尚书倪元璐领旨后表态:“陛下放心,臣定会调配好资金,确保制盐大业所需资费充足。”】

    【与此同时,消息传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对朱由检的这一创举赞不绝口。】

    【礼部尚书说道:“陛下此举,恩泽万民,实乃我大明百姓之福,定能青史留名。”】

    【众臣皆拱手称是,一时间,大殿内满是对朱由检的称颂之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地盐场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造。工人们在工部工匠的指导下,搭建起新的制盐器具,学习新的制盐流程。】

    【然而,大规模生产并非一帆风顺。一些盐场的工人习惯了传统的制盐方法,对新流程不太适应,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还有部分盐场因地理位置偏远,运输石灰、纯碱等原料困难,影响了生产进度。】

    【得知这些情况后,朱由检立刻召集相关大臣商议对策。】

    【他神色沉稳,有条不紊地说道:“对于工人适应问题,可让熟练掌握新制盐法的工匠分组进行培训,务必让每个工人都能熟练操作。至于原料运输,可安排各地官府协助,开辟专门的运输通道,确保物资及时送达。”】

    【按照朱由检的指示,问题逐一得到解决。盐场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精盐的产量稳步提升。】

    【为了确保精盐能以合理的价格流通到民间,朱由检又命人制定了详细的销售方案。】

    【在各地设立官盐售卖点,同时鼓励诚信商家参与精盐的销售,严格管控价格,防止有人哄抬物价。】

    【随着精盐在民间的推广,百姓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往因盐质粗糙、苦涩而影响的饭菜口味,如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一位在集市上卖馄饨的老妇感慨道:“以前用那粗盐,怎么调味道都不对,现在用了这新盐,汤鲜味美,客人都多了不少,多亏了皇上啊!”】

    【街头巷尾,百姓们纷纷传颂着朱由检的功绩。】

    【“咱们皇上真是为咱老百姓着想,连这每天都要用的盐都操心,古今罕见呐!”】

    【“是啊,以后做饭再也不用发愁盐不好了,日子都感觉更有滋味了。”】

    【这日,洪承畴在家中设宴,邀请数位朝中重臣相聚。以往设宴,家中厨子做菜虽用心,但总觉得菜品的味道差了些火候。此次,听闻皇上研制出了精盐,洪承畴特意从宫中申请了一些,想让大家尝尝这新奇之物为菜肴带来的变化。】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