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马南茅:张九炎全占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5章 “百邪所病者,针有是十三穴也” (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众所周知,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起源于早期巫祝之禁咒祈禳,其后则用汤醴草药,并逐渐采用针法与灸法。

    在战国以迄秦汉之际,经脉理论渐认形成,鬼神祟人之观念,渐为邪气致疾论所替代,因而发展出以“补泻”为基本原则的调经理气治病法,并由针灸运用发展到汤液方面,导致医术发生典范转移的现象。古之巫医,也分化成为巫与医。

    巫者,自然仍以其禁咒祈禳,从事著奉侍鬼神的工作;医者,则从《黄帝内经》作为基本理论,产生了讲究内因与外因的中医和以一元四素三元化生万物道教理论作为基本理论的讲究本因、内因、外因的道医。

    由《马王堆医书》《太平经》《素问》的道教传本以及《素问》的注解中,我们即可窥知有一种根据道教思想,并广泛吸收禁咒、存思、服气、按摩诸术法的医传统在发展著,与医者之间,亦颇有交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道隐传开始,道医就慢慢地隐退于医家,外治病症,内治邪症。

    这里之所以要讲道医,就是因为鬼门十三针就是一种“外治病症、内治邪症”的中医针灸治疗手法,我概括了一下,这十三针分别为:

    第一针鬼宫,《说文》中释“宫,室也”。《尔雅·释宫》中亦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本义是指古人对房屋、居室的通称。鬼宫的原义就是鬼住的房屋、居室。但其实鬼宫就是大家熟知的人中穴,此穴正处在鼻下嘴上,中医有“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一说法。该穴又名水沟,因为其形状形似,故名之,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即人中穴,属督脉之会。

    其实人中这个穴位的知名度很高,即便是没有医学基础知识的都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当有人昏迷用手指直接去掐人中,手指掐或针刺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针法为斜刺,从下向上刺入,入三至五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