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漆栏杆后,更高的楼阁拔地而起,宽阔道路上的人影,衣着干净整齐,忙忙碌碌。
“不要在这里挡着,快走快走,要看楼,站墙根底下看去,后面的人忙着赶路呢!”
“前面的快点,快点!”
有好心的卖早食的大爷将人拉到一旁,笑着开口:“两位第一次来百山城?第一次来是这样,来多了就不稀奇了,你看这些人早就看腻了。”
诸言发现向来能言善道的他,突然不会笑了。
大爷也没拉着他们买早食:“你们是找人?还是寻商机的?旁边有卖地图的,不知道去哪里的话,可以买一份地图看看。”
诸言发现,说话的大爷身上没有一块补丁,放眼望去,除了进城的人,这里的人身上似乎都没有补丁。
而且,很多人都骑着两个轮的车子。
小摊贩们将三个轮的车子骑得飞快,好像不是摊贩,而是运货的长工。
诸言谨慎的没有轻易接话,看向家主。
魏迟渊神色还算如常:“是那边那间吗?”
“是,是。”
“谢谢老伯。”
“不用,不用。”
街市上,蒸腾着人来人往的热潮,空气中混杂着各地商队运来的香料、茶叶的辛辣,各种各样的气味在鼻腔炸开。
穿短打的脚夫将轮子蹬得飞快;批发布匹的店铺门口写着抛售的消息。
令人惊讶的是,每个经过的人似乎都看懂了,正在挑肥拣瘦。
识字?
而且这是一条商街,他们只是站在街口,正好看到有大量的人涌进来。
越来越多的商店门口竖起了牌子,路过的人看一眼,就会选择进去不进去。
魏迟渊停在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店前。
按说这样的店铺,该门可罗雀。
可是这家店内,人依旧不少,有几个客人成堆成堆地在装笔、纸、用具。
魏迟渊看到了那人说的‘地图’,很小的一张,可单这样的地图也分好几个种类,游玩、商用、学科,侧重点不尽相同。
魏迟渊将看到的几种都买了下来。
诸言这么一会功夫,又见有人装了一包纸、笔离开,不禁开口:“你们这里的人用得了这么多纸笔?”
掌柜的忙中偷闲看他一眼:“外地来的?我们这里遍地学堂,纸笔消耗当然不小。本五十册,笔二十,三百文钱。”
“都认字?”
掌柜的看他一眼,忍不住骄傲:“简单的都认识。我们这里,孩子们认的字多,在百山,凡是拥有百山户籍,年满七岁的孩子,每天可以免费上三节课。”其它时间做什么?干活啊!“年满十六岁的孩子,每天免费上两节课,年满二十岁的每天一节,小哥,有机会一定要加入我们百山啊,共建百山美好生活啊!”
“咦,怎么走了,一点不热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