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李世民刚刚批阅完所有的奏章,伸了个懒腰,突然开口。
明明是盛夏,可宣政殿里,却有几个大盆的冰块,所以,并不是很热。
“张阿难,昨日听你说,渭水之畔的稻田已经开始成熟,那岂不是说,江南的早稻,也该开始收割了?”
如果是以前,李世民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因为距离秋收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陛下,现在渭水边上的稻田里,听说有些秧苗已经开始抽穗了。以燕王府去年种下的早稻来看,这一季,也该收获了。”
张阿难知道,李世民更在意的是李想在江南道、山南道视察水稻的事情,所以派人去打探消息。
“如此说来,各地的奏折也快到长安了,南洋水稻的推广成败,就看这一次了。”
李世民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带着一丝担忧。
“陛下,根据之前燕王的折子来看,南洋水稻的推广和种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信过不了几日,就会有捷报传来。”
“这孩子,当真是朕的福星。朕听说,长安城里,很多王公贵族,都开始种棉花了。”
“是的,这一次长安城种植了一万多亩的棉花。据燕王所言,明年便可种植百万亩棉花。”
“百万亩?哼,那是不可能的,关中的农田就那么多,如果都种上了棉花,那百姓怎么办?”
虽然李世民也清楚棉花的优势,但如果李想想要在关中范围内推广棉花,他绝对不会支持。
关中作为大唐人口最为稠密之地,首先要保证的,便是粮食的自给。
就跟后世一样,耕地红线是绝对不能踩的。
这可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
“想必燕王殿下在江南与山南道大力推广南洋稻之时,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张阿难忍不住帮着李想说话了。
“哼!种个几万亩棉花也就算了。若是大面积种植,就算是上好的棉花,朕也不会答应。”
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代雄主,他看问题的角度远超常人。
只是,他能想到的事情,难道李想会想不到?
……
清晨,天空一片蔚蓝,如同被清水冲洗过一般。
偶尔有几朵白云飘过,衬得晴空万里。
日头缓缓升起,花草树木上的露珠渐渐消失。
小玉米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阿娘,我去渭水书院看一看,听说那里有一尊巨大的孔夫子雕像,我想去瞻仰一番。”
小玉米人小鬼大,现在说话都这么有水平了。
前些日子,她在西市大闹了一场,闹得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段嫣然也不想让她再出门。
不过,小玉米是借着瞻仰孔夫子雕像的名义去的……
好像不太好打击她的热情。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