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 构建全产业链设想(4K)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感觉问题不少,不过都仅代表我个人主观看法,再就是没有经过实地验证,我不好贸然下定论。”

    陈景乐说:“我打算抽空到公司旗下的各个种植基地乃至合作的种植区,去做一次实地考察,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些事情光靠道听途说,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

    “虽然我生活在农村,但跟真正脚踏实地去做田间调查的人相比,还有很多东西都不了解。等我了解完农村蔬果种植的具体情况后,我会将所了解到的一切,写成一份考察报告,提交上来。”

    李启光有些意外,随即点头:“可以。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行。”

    陈景乐早有思路:“我觉得公司接下来,可以往构建全产业链方向走。从上游的种苗研发与育种、构建新型规模化种植基地,到中游的加工与流通环节,再到下游的销售端市场铺设跟自主品牌打造营销,都要参与其中。”

    李启光微微蹙眉,但是没有打断,而是耐心听他继续讲。

    “先说为什么要打造全产业链?”

    陈景乐语气平静:“首先国家07年就已经提出全产业链这个概念,中粮是0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过去15年时间,卓有成效。现阶段国企,大到行业龙头,小到地方农垦,基本都是朝这个方向发展。很多大型民企也在尝试这条路线。”

    “中粮可以说是行业标杆和风向标,他们的路线,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鸿启是专注蔬果领域,那我们可以尝试打造蔬果领域的全产业链。全产业链不一定要多大,但一定要有,这关乎我们会不会被别人卡脖子。毕竟再牢固的合作关系,都有可能翻脸的一天。不用一开始就大规模投入资金,前期可以试点,以积累经验为主,等经验足够了,再考虑是否要扩大规模。”

    听到这,李启光微微颔首。

    如果只是前期试点,倒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这事得有个具体规划,不能贸然砸钱,万一几百万几千万砸进去,水都没一个,那就不好了。

    陈景乐继续道:“比如说种苗研发。我们在这方面跟海外还是有差距的,即便是隆平高科这样的国内行业数一数二的存在,无论是营收还是研发投入,跟拜耳这样的巨头比起来,都差得有点多。”

    “拿去年的数据来说,除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外,国内依旧有超过15%的蔬菜种子,需要依赖进口,总量超过1.15万吨。其中个别蔬菜种类进口率更是超过80%,如菠菜洋葱胡萝卜等。进口部分,西大的数量虽然只占1%,但价值却占到12%,赤利数量占2%,价格占23%。这就是被别人卡脖子的下场。”

    “农业育种公司有句行业俗话,‘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偷种,偷种不如套牌’,目前市面上有过半的种子都是套牌,用自己的证件执照手续,卖别人的种子。然而造不如买的路线,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有些东西有些时候,即便你想钱买,人家都不会卖给你。或者能买到,但是要比市场高好几倍的价格。没办法,谁让人家掌握了技术?”

    “因此上面从2022年开始,就致力于打造国家自主种业阵型,扶持行业内多家种业公司,力求种业振兴。光农作物领域就有家企业入选。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搭一趟顺风车,看是否能让官方出头帮忙牵线搭桥。”

    “全球两超四强的种子公司里头,只有一家先正达在我们国内,而且种业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和很多高新科技产业一样,不存在所谓的弯道超车,航天育种也只是在现有技术上,加快追赶速度。我们是起步慢,但是不要紧,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做了总比不做要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