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当一回金牌讲师!(4.5K) (5/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以江北为例,江北这样一座偏远城市,虽说属于南东省,然而城镇化率近些年才堪堪超过50%,不是一般的落后。

    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在本地效果还是有的。

    在座各位哪个不是农村出来的,哪个家里没有农村亲戚?是不是、有没有,一问便知。

    圈地运动倒是没怎么见提到过,或许是因为这词太过刺眼,不过不妨碍在座各位理解。

    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就有点意思了。

    “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不管是封建时期还是资本时期,亦或者今时今日,土地矛盾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屡禁不止。”

    “回顾历史,我们国内旧社会时期的土地兼并,跟国外的圈地运动有点不一样,不过两者在土地集中形式、社会底层矛盾激化、利益驱动的本质层面,是一致的。随着时代变迁,因此,请允许我用圈地运动这个更形象更合适的词,来描述接下来我要讲的这种现象。”

    陈景乐沉稳有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音箱传遍整个大会议室。

    所有人都在安静听着。

    “首先明确一点,现阶段资本下乡,是圈地运动吗?答案毋庸置疑,是!”

    “土地规模化集中,土地流转率超过36%,有些地方甚至开始试点农村宅基地买卖。农民失去农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城。尽管这种新型圈地运动与国外工业革命时期的暴力圈地不一样,与我国旧社会的封建地主买卖土地不一样,但也只是当前版本资本逻辑与我国制度框架下的复杂博弈,称得上新型城乡关系的重构,然而本质上对农民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陈景乐完全脱稿,目光扫视全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揭示的‘羊吃人’运动,本质就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历史过程。”

    “众所周知,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阶段,土地就是最原始且最稳妥的生产资料。对旧社会的地主老财们来说,手里的田地越多,收上来的租金就越多,能够用来放贷的本金也就越多。这就是地租剥削经济。”

    “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包产到户模式下的土地,已然变成相对落后的生产资料,种地已经很难填饱肚子,农民被迫进城打工。同样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实现了分离,土地通过承包转租的方式,在市场上开始流转。”

    “个人耕种无法实现盈利,但通过大规模的承包,机械化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加上各种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变得有利可图。这也是贵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成为江北行业龙头,并且越来越多的资本瞄上这块肥肉,纷纷选择进场的原因。”

    “做金融的来种地,做电商的来种地,甚至做游戏的做家电空调的卖鞋的卖玻璃的,都来种地。什么时候种地这么赚钱了?”

    说到这里,除了个别实在脑子有限听不懂讲什么的以外,会议室内几乎所有人都端正坐姿,瞪大眼睛竖起耳朵。

    陈景乐前面讲的内容,看似跟他们一个种菜的公司毫无关联,但是听到后面,大家都懂了。

    有人要进来抢饭碗!

    卧槽,这特么能忍?!

    李启光眼睛微眯,若有所思。

    陈辉这个领着陈景乐进来的人,更是已经听得愣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