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当一回金牌讲师!(4.5K) (1/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启光让陈景乐到他公司给员工高管们讲课,并非无的放矢。

    陈景乐的大局观,是经过他本人验证的,至少胜过公司里绝大部分人,甚至胜过很多他之前去听的那些所谓的商业课程讲师。

    不开玩笑。

    像他们这一代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都是站在了时代风口,跟学历没有半毛钱关系,发达了自然需要开始包装自己。

    无论是拓展人脉,还是尝试转型,亦或者单纯想自我提升。

    于是报名各种mba、emba总裁培训班,好让自己跟上时代发展,不至于被淘汰。

    这些课程含金量良莠不齐,有的确实有点东西,但同样有很多是打着高校口号,忽悠土老板们的钱。

    土老板没见识,被人一顿忽悠,就交钱了。

    即便后面发现自己上当,也不好意思到处说,因为说了别人只会偷偷笑你蠢,而不会同情或者义愤填膺。

    真正具备含金量的,只有那些顶级名校开设的课程。

    然而人家门槛也高,一般人都够不上,再者一般人你财力不够,读了也没用。不是一个圈子的,硬挤进去人家都不乐意搭理你。

    mba、emba水就水在这里,对于个人的实质性提升没什么卵用,但对于圈层拓展又很有用。

    至于那些被请到公司里上课的所谓成功学大师,就更不用说了。

    纯靠忽悠!

    江北有个生意做得很大的老板,就请了这么个货,还对大师的话深信不疑,现在天天让他们公司的员工每天早上搁那先喊一通口号,然后唱歌、做广播体操。

    已经彻底沦为江北圈子里的笑柄。

    陈景乐再怎么样,不比这种货色强?

    必须承认,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个领域具备非凡的嗅觉和才能,这种天赋是其他人即便经过后天努力,都难以企及的。

    李启光觉得陈景乐就是这样的人。

    他厉害的地方在于知识面够广,很多领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联合起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并且讲得深入浅出,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是做不到的。

    保守估计,他的知识储备,起码相当于有三五个学位证书在手,不乏硕士学位那种。

    这显然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要知道绝大部分人能做到专精某个领域就不错了。

    换句话说,只要陈景乐愿意时间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完全可以拿到多个博士学位,拿个副高职称轻轻松松,正高职称都不是没机会。

    这就很令人匪夷所思。

    “他有这本事,高考怎么才考个普通二本?”

    李启光理解不能。

    最后只能归结为这小子以前读书不努力,后面才开始喜欢看书,积少成多。

    ……

    事实上陈景乐现在的知识储备,确实已经称得上海量。

    如果都用学位来衡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