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北星对这种热情有些招架不住,这会儿有点懊恼,怎么没带其他同事一起来帮忙分担火力。
只能强撑着笑脸,摆出老师的身份和态度。
毕竟她这张脸,这个年纪,太容易让人轻视了。
提到孩子在学校的成绩,陈振林夫妇俩都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帮助,觉得是老师教得好,但是言语间对陈绮云本人,有或多或少的责备。
即便是当着孩子跟老师的面。
比如抱怨孩子在家懒散,喜欢看电视玩手机,不肯多看书学习。
典型的中式家庭教育。
先前还不觉得,这时候就体现出陈景乐跟他们的区别了。
其实这种还好,李北星见得最多的,还是那种所谓城市中产阶级的鸡娃父母,拼命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辅导班,也不管孩子乐不乐意,承不承受得住。
既想爬上上流社会高台,又害怕子女掉入工农阶级队伍。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正是他们教育焦虑的根源。
站在李北星的角度,她觉得所谓的中产这个概念,具有严重的欺骗性。
中产阶层并不具备所谓的稳定性,只是资本逻辑下的“体面穷人”,是经济政策与资本流动的阶段性产物。
各种辅导班学习班,也不过是资本罗织的消费陷阱。
像陈绮云的家长,你可以说他们不懂家庭教育,但好歹没有盲目地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投资,顺其自然。
当然,也可能单纯是没有条件。
李北星觉得,陈绮云有这么个能为她考虑的大哥,属实是一件幸事。
倒不是说她爸妈的教育方式有多差,只是老一辈的思维方式,有点跟不上时代而已。
综合各方面因素,李北星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呵斥打骂,还得多加引导,毕竟陈绮云已经15岁了,开始懂事了,要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见想法。
除此之外,她也在陈绮云爸妈面前,不吝夸奖,让陈绮云家人很是高兴。
自家孩子被老师看好,是很长脸的一件事。
……
整个谈话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半个多小时。
最后,李北星婉拒了陈绮云爸妈还有爷爷奶奶希望她留下来吃饭的邀请,回到陈景乐这边。
陈绮云则是稍后一点再过来。
再回到陈景乐家,和一开始相比,李北星没那么拘谨了。
陈景乐家给人感觉还是很舒适的,她占了陈景乐那张藤摇椅,很惬意地摇晃,旁边是零食水果小推车。
晃累了,就学着陈景乐的样子,玩玩手机。
跟在自己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不过都一样的舒适就是。
陈景乐这边的氛围还要更简单。
李北星感觉这样的日子,着实舒服得有点过分,感叹道:“搞得我都有点不想去上班了。”
“怎么,你也要躺平?”陈景乐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