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199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19 非洲人民的好朋友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曹轩拿到《人民的名义》剧本后,专门又仔细研读了一遍,甚至还翻了翻原著。

    坦白说,原著和电视剧还是有些区别的,前者要更露骨直白,后者加了一定的艺术渲染,贴合大众观感。

    这是很正常的,《人民的名义》原著虽然也是通俗,但阅读门槛还是有的,而电视剧受众范围更大,剧情和表现手法也要相应作出一定改编。

    另外还有一点,剧本明显有些注水,以曹轩的经验,40~45集就可以搞定,剧本集数则足足有55集。

    这也和现在的影视大环境有关。

    随着某局正式下达的规定,一部电视剧只能在同时两个上星卫视播出。

    这个规定一出整个电视剧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电视台那边不说,对于制作方来说,也是利弊皆有,有的公司借此一飞冲天,有的甚至可以被挤到倒闭。

    繁星这种行业巨头,算是受影响比较小的,但也不自觉有了变化。

    因为多台联播的日子离去,各大一线电视台竞争更为激烈,再加上一帮想要上位的网络平台,各方拿着钱较劲似的往外砸,影视公司赚疯了。

    粗制滥造且不谈,因为电视剧按集数卖钱,所以几乎所有的剧组,包括繁星在内,都或多或少的往剧本里注水。

    有些剧组坚持自己,网络平台和电视台甚至要求你注,你不注人家不买。

    因为你注水可以多卖钱,人家平台可以多吸引观众赚广告钱,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时间长了,甚至是观众都习惯性的喜欢长剧,低于30、40集人家不想看。

    平台、片方pua观众,观众形成理念,又反过来影响市场,一直到部分观众腻了,怨声载道,引得上面下了规定,这个怪圈才被打破。大势如此,繁星算是被影响小的,毕竟金字招牌在这,有自己的底气,但部分的电视剧还是做了一定的增加。

    曹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繁星的项目收益关乎着大家的绩效,真拦不住。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人民的名义》在这个大环境创作出来的剧本,自然也有同样的毛病。

    不过,其他的项目只要不过份,曹轩可以装聋作哑,但《人民的名义》作为任务剧,又有曹轩本人参加,就没必要再搞这些了。

    曹轩挑出了一些无谓的鸡肋剧情,以黄毛为主,删减精缩,预计最后剧本集数在42集左右。

    至于演员问题,原版很多演员演的很好,曹轩也没想变动太多。

    如果他愿意,可以把陈道名、陈宝国等人全拉来,甚至港台的巨星弄来也没问题。

    但那就变成了明星秀,又不是什么超级重大典型献礼剧,真这么搞,大家都光顾着数明星,电视剧就没人看了。

    当然,一些出场不多的角色,曹轩琢磨也可以找人客串一下。

    主创方面,星味倒是可以低调一些,以演技水平为主。

    况且话说回来,曹轩和胡婧两人亲自出演,阵容直接拉满,其他怎么搭配都不会缺少话题度。

    沙、高、李、季、陈几个老戏骨,曹轩打算用原班人马,甚至曹轩还计划把师父拉来,演一演原版没出场的那位赵立春。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