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的错误的时候,这才小心翼翼的收拾好,发了出去。
话说,正带着大明新路军将领穆平等人的李秀田,又攻打下一座城池的时候,还未来得及庆祝,便听到了王都已经被大明军拿下的消息。
看着新路军的几个将领欢庆的样子,他的神色十分复杂。
作为高句丽的名将,他心中其实应该十分悲苦的。
但作为投降给大明军的降将,他又不得不挤出一丝笑容,向他们恭祝大捷,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忠心。
可这样的讨好奉承,若是让手下士兵看到的话,定会大大折损自己的威信。
所以,李秀田的内心十分的苦恼。
好在那穆家的几个将领,倒也能理解他的状况,并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逼迫他来贬损曾经的旧主。
俗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谁曾想,高句丽王都陷落,国君被大明军俘虏的消息,仅仅一天的时间,就传遍到了周边的各个郡城。
当然,这少不得大明军游骑兵的功劳。
当高句丽的王都一陷落,他们就立即领命,到各处开始大肆的宣传,以此攻心,击溃还在抵抗的高句丽将士的士气。
当高句丽的军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在震惊的同时,也没有太多的悲伤。
按理说,王国陷落,国君被俘虏,他们应该感到凄惨,悲凉,谁知大多数人竟感到轻松。
是的,浑身通透的轻松。
似乎他们王国的这个国君被俘虏,被灭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们竟是毫无的意外。
这就实在是太令人感到可笑了。
很多有志之士,开始分析这种心理路程,为何自己竟感不到丝毫的悲伤。
分析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他们心中其实也希望这个暴虐,凶残的国君早点被推翻。
其次,大明军虽是攻占了他们的城池,可所表现的却无愧仁义之师。
在他们所占领的地方,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大明军对他们秋毫无犯。
当然,前提是不抵抗他们,不寻衅。
可以说,在大明军的治下,他们甚至感到比曾经那个暴虐的国君还要舒心,还要畅快。
这也许就是他们对灭国之后,没有太过伤心的缘故。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直以来,华夏的皇帝都是他们的宗主国,是他们仰望,羡慕的存在…
所以,在法理上,对于大明皇帝能够统治他们,倒也没有太多的逆反心理。
在接下来的两天,大明各路军的统帅发现,他们所过之处,那些一直顽固抵抗的高句丽将士,竟直接选择了投降。
甚至,他们还未到达他们的城池,那些人还亲自派来了投降的使者。
如此的一幕,直接让各路军的主帅都懵了。
这么轻松吗?本来他们以为,还需要个几个月才能肃清其他郡城的抵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