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上好茶”;轰动;群嘲;封杀? (2/19)
出师门弟子的追杀表面看上去是对背叛的愤怒,其实更是一种对自身教育失败的逃避。”
“他看似潇洒,凡事率性而为,实则内心千疮百孔,脆弱不堪;看似无情冷血,实则特别渴望亲情。”
杨思远缓缓点头,心里其实已经很震惊。
他虽然是个电视剧导演,但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也自认是个有文化的人。
射雕是一部群像,他之所以不相信是宋到这种年轻的当红明星写的,不仅是那老辣的文笔和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控,更是每个人身上越深挖东西越多的强大布局。
还有,这部看似架空世界背景的作品,有着无比强大的逻辑自洽特性。
这些,真的让人很难相信,它会是一个在其他领域有着极深造诣的年轻人写出来的。
不过再想想宋到说,水击三千也是他笔名。
刚刚听说的时候只是觉得不信和不可思议,没怎么往更深去想。
这会儿人就坐在他面前,杨思远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金古如果是水击三千,那他肯定不会有这么多的怀疑。
毕竟水击三千的诗词功底就相当强悍!
射雕里面那么多的完整或是零散的诗词,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
所以现在,他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水击三千这个笔名,到底是不是宋到的?
按下心中这股强烈的疑惑,自认为也把这本书读明白杨思远又问起了一些在他看来,普通读者很难关注到的点。
比如:段智兴为什么要出家?
宋到说道:“表面上看,是因为没救瑛姑的儿子,产生强烈的愧疚心理,实际上,作为一个统治者,他真正在意的并非生命,而是‘一灯’大师的完美形象。”
说到这,宋到笑笑:“所以瑛姑的复仇与其说是对丧子之痛的发泄,不如说是对这个男人虚伪慈悲的嘲讽。”
杨思远又问起周伯通这个人。
只不过这会儿的语气,已经从刚刚那种充满质疑的味道,转变成为……“同好”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探讨。
“老顽童这人,看似疯癫不羁,其实他是敢直面欲望的人,跟瑛姑的私情是对全真教清规的反抗,逃避则是因为无法承担世俗责任,最终接纳,也是一种对‘赤子之心’和‘承认责任’的调和……”
聊到这,杨思远心中对宋到作者的质疑已经去了一大半。
诚然,一个有文化鉴赏能力,认真阅读过通篇的读者,也能做出这些总结。
但宋到对他各种问题的解读,不仅全都精准命中他对书中人物的理解,有很多点,是阅读过两遍,正在看第三遍的他,也没能想到的。
拥有这份见解的年轻人,红到发紫的年轻歌唱家。
是的,在老杨的心目中,唱过《驼铃》,唱过《我的中国心》的宋到,算是年轻歌唱家。
这样的一个人,真没必要,也没道理撒谎。
以宋到当下的身份地位,实在没必要去争抢一个作者的名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