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好吧,秦王府的文臣谋士,因为兼职了不少陇右道的政务,老李并没多大动作,可武将却是一个没落,全给安排了。
一来二去,某秦王便愕然发现他成了光杆司令,麾下的心腹将领或外调,或转职。其中最过分的乃是独孤彦云、杜君绰等,居然被远调去了幽州。
这特么是升官么?这明明就是发配!
当然知内情的朝臣明白,皇帝仍是在追究杀王世充那件事的责任。但凡独孤氏、韦氏、杜氏子弟,皆有牵连。
但彼时的李世民却只觉得憋闷,暗道这要是再领兵作战,怕是连个先锋都找不出来了。
又或者说,以后很难再有机会领兵作战了吧?
后者眯起了眼睛,握着拳头不发一言。
李大德在旁边能明显感受到这货散发出来的暴躁情绪,颇有些担心的瞥过一眼。正欲小声劝解两句,身前他表姑父兼叔丈的声音就叫他的表情也愕然起来。
老李收拾完了老二,就轮到老三了。
而且这次不同于前者,不但他麾下的武将被一顿安排,连文臣也没跑掉。
刘政会调任中枢,担任刑部尚书。温大有原地升两级,入内史省任中书侍郎。李孝恭彼时还在江南统兵,但也被提前“升”了官儿,封赵郡王,拜荆州大总管。且这一次随行的李靖终于因功受封,拜检校荆州刺史,特许承制拜授。
太原府的三位主官连同李秀宁在内皆被调离,继任者乃是曹国公徐世勣。原来的潞州刺史,则由黄君汉兼任。
除了这些,这一波随某赵王平定山东的有功之臣自然也都跑不掉。
仍在东南受李神通节制的老王,原本都被封过官儿了,这次又莫名成了兖州刺史。一道回京的老程,被调任康州刺史。甚至就连天成军的校尉阚棱,都因为擒获窦建德的功劳获封越州总管。
乍一看过去,升官发财,喜大普奔,朱雀门下的欢呼声一浪赛过一浪。可是某赵王却如同他二哥一般,表情尴尬得很。
李元吉已然快乐出声来了,这会儿看着身边这两个“光杆司令”,越看越想笑,心下对于自己没捞着纳言的不爽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幸灾乐祸。
甚至于说,就连李世民都不像刚才那般不爽了,还有心思拍他弟弟的肩膀以示安慰。
人就是这样奇怪,只要倒霉的不是自己一个人,就不算是最倒霉的。
这般看来,老李的这手平衡玩的还挺溜。
轰轰烈烈的天策府与天成府摆了没两年,便成了无兵无将的“门面”。取而代之的,则是由李秀宁、李神通以及李孝恭组成的新军事集团。其分布也从原来的陇右、关中、河东,变成了陕北、荆襄、山东三个方向。
当然这只是大兵团的分布,当中还有些小的。
比如云州的军政,老李打算叫李道宗来接掌,幽州仍属罗艺,新下的洛阳则暂由窦轨与屈突通共领。
这样一来,大三角中又套了个小三角,三方分立,内外稳固,处于中枢的皇帝只要保持这三方实力一直均等就可以了。
待到此时,内朝不少刚刚才知老李谋划的大臣,已然差不多想明白了。
开始以为这货是为李建成的接班扫清道路,保证太子的顺利掌权。后来随着不少世家子弟明升暗降,又以为他是借着王世充被杀,各世家落了口实的机会打压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